西江月·也過居延澤
穿過長灘雪葦,邀來半海銀鷗。相親相悅說風(fēng)流,醉矣那車老酒。
遙望遠山云隔,忽聞啜泣金鉤。胡兒膽苦漢兒羞,紅了一坡沙柳。
這個地方要提到的人物是李陵。武帝派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帶領(lǐng)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jīng)過八晝夜的戰(zhàn)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后援,結(jié)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戰(zhàn)死,后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fēng)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fēng)范。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nèi)缃褚娎盍瓿霰焕?,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p>
司馬遷對漢武帝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fēng)。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蘗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zhuǎn)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dāng)以報漢也。”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zé)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zhàn)敗而歸的李廣利,于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不久,有傳聞?wù)f李陵為匈奴練兵。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
西江月·紅柳
一望茫茫白磧,何來簇簇青枝。嫣紅搖曳說相思,恰有秋風(fēng)相寄。
夢里依稀曾遇,似乎讀過新詞。癡情題滿紫霞衣,旋過天邊征騎。
這首詩通過寫實與擬人相結(jié)合的手法,上片由實寫起筆,虛寫收筆。白磧、青枝、嫣紅都是實物,通過一些力求真實的描寫,賦予荒原生命的色彩。下片純是虛寫,“夢里”“依稀”“似乎”都在無可無不可之間,虛迷中有幾分空靈。紫霞衣與天邊征騎,既是對紅柳的摹狀之筆,更賦予紅柳生命的色彩與力量。而且置于天邊大背景下,有景的空曠等等。通過這首《西江月》,我們不能不講到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jīng)》中運用的三種主要表現(xiàn)手法,而寫詩填詞的手法為兩個,一個是賦,一個是比。賦的手法就是直接說出心中想要說的東西;比的手法就是把自己要寫的東西,通過另一個東西體現(xiàn)出來。賦的手法也好,比的手法也好,它必定有興,如果沒有興,賦和比都是失敗的。所謂的賦,就是從賦到興,是從作者要說出的話,到讓讀者興發(fā)感動。比的手法就是通過用物來比喻作者心中所存在的情感,然后使讀者興發(fā)感動,也就完成了從比到興。
西江月·海森楚魯怪石
磊落它年淚眼,參差昨日云渦。眉邊詩句月邊歌,濕透心花一朵。
也許昔時癡夢,曾經(jīng)系在矛柯。流沙無語送流波,錯搭偏風(fēng)沉舸。
“海森楚魯”是蒙語的音譯,意思是像鍋一樣圓圓的石頭。但是詞人是富于聯(lián)想的,面對遠接天際的黃沙,怪石疊立的荒山,山石上錯落奇特的圓洞,首先想到的是人的“淚眼”,是美人的“云渦”。因此就有了上片的兩句“磊落它年淚眼,參差昨日云渦”。“磊落”寫出山石的形態(tài),層層疊疊。“參差”寫石窩排列的狀態(tài),以勾勒的筆法,描畫出石窩如云渦,也為后面寫到水埋下伏筆。“眉邊詩句月邊歌,濕透心花一朵”,上承“淚眼”“云渦”,也是對這個意象的注解和延伸,而且賦予上片濃濃的情感。這一句可以看作全篇的“詞眼”。這首詞寫的是石頭,但重筆卻在水。而這水又是淚??陀^地說,這些石頭的怪是由于水才形成的。而對水與景物合二為一的描寫,著力和出彩的一筆,就在“濕透心花一朵”,富有感情。下片也是這樣寫的,一首詞也是一個故事。詞人在填詞的時候,心里邊都應(yīng)該有這么一個想法,一首小令寫的是一個小故事,一首長調(diào)寫的是一個大故事。一個小故事也好,一個大故事也好,最主要的是要自圓其說,把自己寫的這個事寫圓了,也就過得去了。
西江月·胡楊
黃葉千年不再,伊還沙海從征。千年枯干向青冥,守望天邊伊影。
親吻千年熱土,只為不了深情。千年又是綠枝橫,又是一番風(fēng)景。
這首詞表面上看,重疊的詞用得特別多。“千年”出現(xiàn)了四次,虛詞用得特別多。一首詞要想填得靈動,虛詞的運用非常重要。如果一首詞里邊沒有虛詞,那么這首詞就給人一種質(zhì)實的感覺,也給人一種呆滯的感覺;虛詞用得多了,又容易產(chǎn)生流滑之感;虛詞用得多、用的不恰當(dāng),這首詞就顯得輕飄飄。所以,用好虛詞是填詞很重要的事情。
西江月·策克口岸眺望外山李陵解甲處
壯士經(jīng)行何處,那山可有征痕。匈奴白草漢家巾,記得英雄遺恨。
漠野風(fēng)南云北,雁邊車水秋塵。相逢一笑舊時人,只是真情難問。
這首《西江月》專寫李陵。李陵是和弱水、居延澤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最具悲劇色彩的歷史人物。李陵的悲劇主要有三方面內(nèi)容:第一,他是漢武帝親自提拔重用的五個青年將領(lǐng)之一;他出征時,戰(zhàn)功赫赫的韓延年只是他的副手;曾經(jīng)的伏波將軍路博德,一說是做他的接應(yīng),一說是調(diào)往別路留守。漢武帝對這五千步兵又能有多大期望呢?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就是居延澤是離單于王庭最近的點,這支奇兵也許可以直搗單于王庭。所以,漢武帝聽說他投降后,愛恨交加,殺了他所有親人。第二,他是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與失敗的英雄項羽、韌性反抗的伍子胥一樣受到魯迅的推崇。他帶著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步騎兵鏖戰(zhàn)八晝夜,且戰(zhàn)且退近千里,在離漢塞遮路障不足百里的地方,戰(zhàn)敗投降。不能說他沒有蓄勢再起的謀算,他的投降令人同情。這種敢于單身鏖戰(zhàn)的血性,值得稱贊。第三,他是懷有愛國愛不成的的悲憤情感的。這從他送蘇武歸漢時的詩中可以看出:“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