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持之以恒正風肅紀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是政黨人格化的集中體現(xiàn)。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lián)國內有一項調查,名為“蘇共代表誰的利益”。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蘇共代表勞動人民的占7%,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體黨員的占11%,而認為蘇共代表官僚干部、機關工作人員的達到了85%,這說明當時的蘇共變成了一個既得利益集團。不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最終導致蘇共垮臺,喪失政權。
蘇聯(lián)共產黨在20萬黨員的時候奪取了政權,在200萬黨員的時候打敗了德國法西斯,在2000萬黨員的時候卻喪失了政權,這個經(jīng)驗教訓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毛澤東同志特別注重干部的作風建設,在1944年9月8日中央警衛(wèi)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之后我們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了黨的根本宗旨。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到今天,社會矛盾、黨群間的矛盾已發(fā)生了根本變化,人民的需求也不一樣了。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利益性矛盾突出。社會關系的本質是利益關系。二是公平正義越來越重要。據(jù)問卷調查,近些年,群眾對政府最不滿的三項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待提高”“懲治腐敗力度有待加強”“執(zhí)法公平有待改善”。三是民生矛盾凸顯。通過調研,“社會保障”“居民收入”“醫(yī)療改革”始終在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期盼的前三位。四是群體性事件多發(fā)且對抗性增強。以往群體性事件的特點是“不出門”“不跨地”,往往在基層就能解決;“不成群”、“不聚眾”,矛盾的形式主要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組織的關系沒有理順?,F(xiàn)在,不少人認為,“找企業(yè)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鐵路”,動輒封橋堵路,沖擊黨政機關,意在把矛盾推向社會,擴大事態(tài)。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加強作風建設,按照“人民立場”這個標準加強和改善黨與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第一,要牢固樹立“人民立場”。在思想上要端正,深刻回答、解決好為誰發(fā)展、靠誰發(fā)展的問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不能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第二,要始終代表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要把“蛋糕”做大,然后還要把“蛋糕”分好。給弱勢群體提供生活保障,既要解決好農村扶貧問題,也要照顧好城鎮(zhèn)下崗群眾的生活。這樣才能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第三,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要一以貫之抓好黨的作風建設,反對腐敗,維護黨的形象,使人民群眾真正看到希望。要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形式主義。
第四,加強群眾工作。要充分發(fā)揮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傳媒、輿論工具的作用,特別是要主動跟上信息技術革命的潮流,加強網(wǎng)上宣傳和管理,使之成為黨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渠道和為群眾服務的重要載體。
8.大力加強黨的紀律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修改后的新黨章在紀律建設上有五項突破:
一是首次將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黨章第四十條增寫了“黨的紀律主要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
二是強調紀律建設的重點是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
三是強調加強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zhí)行,要使黨員干部習慣紀律的監(jiān)督,習慣在監(jiān)督的情況下工作和生活,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四是運用好“四種形態(tài)”。最主要的是要保護好干部,不要等干部觸犯了法律,最后不得不最終把他們逮進監(jiān)獄。我們要防患未然、防微杜漸,要像黨章第四十條增寫的內容那樣,“運用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tài),黨紀處分、組織調整成為管黨治黨的重要手段。”
五是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深化標本兼治,保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跳出歷史周期律,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海晏河清。
在紀律建設方面,我認為還有一條內容很重要,就是要避免褻瀆組織威信、傷害群眾感情、污染政治生態(tài)的“兩面人”出現(xiàn)。如何與“兩面人”現(xiàn)象作斗爭,切實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呢?
一是堅定政治人格。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在黨愛黨、在黨為黨,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真正做到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二是經(jīng)常反躬自省。以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先進典型為鏡,仔細查找差距不足,從中獲得精神力量,真正做到見賢思齊。以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反面典型為鑒,汲取教訓、引以為戒。要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校正自己的言行,堅決防止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兩面人”現(xiàn)象。
三是堅持率先垂范。要帶頭嚴格執(zhí)行中央各項紀律規(guī)定,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自身的剛正帶動形成良好從政環(huán)境和政治生態(tài)。
9.贏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1993年黨中央就作出“反腐敗斗爭形勢是嚴峻的”判斷。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研究中央巡視工作規(guī)劃時指出,“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嚴峻”加上“復雜”二字是對形勢的精準表述,一語中的。在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征途上,風險與挑戰(zhàn)無處不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嚴”字必須長期堅持。應當看到,反腐敗斗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所以嚴厲懲治這一手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松一松就會出現(xiàn)“回頭浪”。
懲治腐敗,一是要打擊經(jīng)濟犯罪,二是要防止政治腐敗。政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具體表現(xiàn)在:(1)結成利益集團,妄圖竊取黨和國家權力;(2)山頭主義,小圈圈文化盛行,破壞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
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要以治標促進治本,以治本鞏固治標,持續(xù)保持高壓態(tài)勢,強化“不敢腐”的威懾;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選對人用好人,培育“不想腐”的自覺。
第一,在思路上要堅持“兩點論”。在目標上,既要看當前,又要關注長遠;在方法上,既要注重高壓懲處,又要積極推進體制改革;在成效上,既要看到高壓懲處對階段性遏制腐敗形勢的治標作用,也要看到體制改革的治本作用。
第二,在策略上要實行“顯隱結合”。所謂“顯”就是指能快速起效、實行阻礙小、且能讓人民群眾看到、感覺到的方法和手段,如“打虎”“拍蠅”、糾風等。“顯”雖然屬于治標的范疇,但卻能快速扭轉社會輿論形勢,為“隱”性手段的實施提供時間和社會心理空間。相對而言,“隱”就是指起效慢、牽扯利益面廣、實行阻礙多的方法和手段。相對于“顯”性手段起效快的特點,“隱”性手段的起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具有治本的功效,如廉潔文化的養(yǎng)成、體制機制改革和民主法治思維的形成等。
第三,在步驟上要“先易后難”。“先易”,就是抓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各方面條件成熟的問題,快刀斬亂麻;“后難”,就是對牽涉矛盾多、一時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堅持水滴石穿的精神,遵循先個別、后一般,先外圍、后中心,先震懾、后根除的步驟,積極穩(wěn)妥推進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最終從根本上消除阻礙、解決問題。
10.明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目標
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目標是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這一目標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性質、宗旨、綱領,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擔當。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可具體劃分為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要明確我們黨信“馬”、姓“共”;
第二是要求我們黨真正具有戰(zhàn)略思維、前瞻思維,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時代潮流;
第三是要通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扎實的執(zhí)政績效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贏得群眾的愛戴與擁護;
第四是勇于自我革命,通過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斷純潔黨的肌體,確保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第五是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和朝氣蓬勃。這就需要我們黨時刻保持政治定力和戰(zhàn)略定力,堅持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絕不犯顛覆性錯誤,同時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吸納新的養(yǎng)分,保持生機活力。
只要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新時代落實好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我們黨的建設就一定能夠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好,謝謝大家。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