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是一年十二個月中節(jié)日最多的月份。臘八后,二十三的祭灶王(又說小年)、二十四的歲除日(掃塵),二十五的接玉皇,二十九的小除夕(有的地方又稱過小年),直至大年三十除夕。所以這“臘”,就像臘月的一株蠟梅,一個個臘節(jié),綻放一串串臘味的花朵,讓人間在最冷的時段享受溫暖的芳香。
而臘八,是臘月的第一枝奇葩。民間用雜糧果豆做成“臘八粥”,不僅作為節(jié)俗食品,也為祭品和互贈禮品。而這“臘”味可不是“臘獵”中來,是地里長出來的了。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diǎn)染。”有的地方還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表示祭祀五谷之神。有的地方有喝臘八飯、臘八面的習(xí)俗,臘八面亦稱“臘八麪”。明沈德符《野獲編·列朝一·賜百官食》有“臘月八日吃臘麪”之說。北方有些地方有泡臘八菜和臘八蒜的習(xí)俗。舊時過臘八互送臘八粥的同時,也把臘白菜作為贈送節(jié)禮。尤其臘八蒜,潔白的像臘雪一樣顏色的蒜瓣兒,泡到大玻璃醋瓶里,一個蒜瓣擁擠著一個蒜瓣,由白變綠,一彎鮮嫩的牙尖探出頭,那綠綠的醋泡蒜瓣應(yīng)是舊時“臘”里唯一的綠呀!就瞅到迎春的餃子了,那餃子也像是迎春起飛的燕子,而臘蒜醋蘸餃子是最美的味道了,吃起來也就春意融融起來。
“臘”味還連接起一串習(xí)俗。使閑冬臘序變?yōu)槊εD。忙什么?商家忙銷售“臘貨”。宋范祥《送成都護(hù)戎韓舍人》有“臘市繁千蓋,春江漲萬艘”之描述。那時一進(jìn)臘月門,市面驟現(xiàn)繁榮,這是一年內(nèi)的特有市場,叫臘月市。當(dāng)然較多的是賣臘味品和粥果粥米粥豆等,為過“臘八”和春節(jié)備貨。歲末后期的臘市年貨就更是五顏六色繁榮至極了;佛家忙“臘八會”。舊時佛家要舉行誦經(jīng)法會,相傳釋迦牟尼于臘八日降伏六師外道,為佛陀的得道日;道家忙“臘修”。道家有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侯王臘“五臘”為修齋日,而臘八日則是道教集會修齋祈福的重要時期;皇家忙“臘賜”。自漢代始,年終歲末賞賜百官,當(dāng)然少不了獎賜臘味;富家忙藏“臘冰”?!对娊?jīng)》中的“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之說,乃指藏“臘冰”,以備暑天食用或室內(nèi)降溫之需,此俗歷朝有之,尤其皇家,也有賞賜官員臘冰之說;酒家忙釀“臘酒”。臘月里自釀米酒,備開春后飲用。岑參《送張獻(xiàn)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玉瓶素蟻臘酒香,金鞍白馬紫游韁。”臘酒詩述頗多,最是陸游的名句:“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品之,像臘酒一樣香醇;茶家忙“臘茶”。臘茶是茶的一種,其又分多種。沈括《夢溪筆談·藥議》“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歐陽修《歸田錄》卷一有“臘茶出劍建,草茶盛兩浙”之語;醫(yī)家忙“臘藥”。臘冬所制的中藥劑,多供滋補(bǔ)用。宋陸游“斗饤春盤兒女喜,搗簁臘藥婢奴忙。”更多的是民間人家忙熏“臘味”,泡“臘蒜”,趕“臘市”,辦年貨,蒸年糕……直至忙到除夕鞭炮齊鳴過大年。
如今,有人說年味淡了,我看人們盼過年的心意沒有變。日子好了,心氣足了,寒臘也成暖臘了。就像張耒《臘》所說:“草木向陰猶帶雪,風(fēng)光近臘已如春”,寒冬臘月,讓人們心里充滿如春的暖意。
(作者:盧恩?。?/strong>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