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有禮了。”這可以算是古時中國人的一句日常用語。
現(xiàn)今,航班乘務員這么一個群體,就是大家經常說的“空姐”“空少”,在萬米高空的客艙,以實際的點滴行動,向四方賓客道一聲“這廂有禮了”。而這個群體的佼佼者,就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金鳳乘務組。
金鳳組的誕生,源于一場有關服務的競賽。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民航行業(yè)掀起服務質量上臺階、創(chuàng)建“精神文明號”的大潮。國航應聲而動,成立若干個“青年文明號”創(chuàng)建班組。當時恰逢中韓航線即將開通,引來多家國內外航空公司的申請。國航決定“放大招”,將一支在“青年文明號”創(chuàng)建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班組配備到這條航線上。這個班組頂住壓力,放開手腳,迎難而上,確立四個“更字訣”,即在服務標準上“更熱情、更周到、更細致、更生動”。眼看著反響不俗,國航順勢將之與另一個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班組進行優(yōu)勢整合,成立“金鳳乘務組”。
從這時開始,“永遠都坐前排,永遠肩挑大梁,永遠專注旅客的需求”成為金鳳乘務組的服務基調,并創(chuàng)新推出以老帶新的導師工作法、與旅客溝通和乘務員之間互相溝通的工作法、主動發(fā)現(xiàn)旅客所需的親和工作法等“金鳳乘務組工作法”,不斷升級空中服務標準,這個群體成為中國服務水準、服務能力的一個代表。
“展翼鯤鵬氣象高,風華正茂立云霄。一從亮相藍天后,廿載芳菲萬里嬌。情萬里,念朝朝,滿腔熾熱掏風騷。沖天必有凌云志,大寫中華一代嬌。”2014年7月28日,在國航金鳳乘務組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現(xiàn)場,中華詩詞學會以一首《鷓鴣天》,用文字為這個可愛的群體塑像。5年來,經過沉淀與激發(fā),“金鳳人”以新面貌、新作為展現(xiàn)出新風采。
“立云霄”“萬里嬌”,國航金鳳乘務組把優(yōu)質服務送達萬米高空,將用心服務視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日常習慣。與“金鳳人”有關的故事里,不經意間流露出“禮”的風華,詮釋著“禮”的要義。
一步一步“走”到美國:服務要用心去丈量
一架普通的民航客機,客艙長度在20多米到70多米之間。這幾十米的距離,“金鳳人”楊金榮走了20多年。
許多人覺得“空姐”光鮮靚麗、優(yōu)雅端莊,卻多少忽略了這個職業(yè)背后的艱辛。楊金榮說,在常人眼里,自己這個群體經常在天上飛來飛去,到過許多國家,很瀟灑,很過癮。然而她經常跟朋友開玩笑說,自己是“走”到美國的。
國際航班一飛就是十幾個小時。以前作為乘務員,楊金榮還可以換班休息休息。但自從擔任帶班乘務長,她絲毫不敢怠慢,要求自己一路上都不睡覺,“我要用緩慢移動的腳步和搜尋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需要幫助的旅客。雖然只是兩點一線,但這個過程,是用我的腳量過來的,用我的眼睛看過來的,用我的嘴說完的,用我的手做完的。”
乘務員這個工種,看似簡單,不過是通過廣播提醒一些注意事項,分發(fā)餐盒和飲料,但其內里是在逼仄的客艙空間,為大多彼此不相識的旅客,營造出一個“家”的氛圍。于是,細心、用心是他們的職責與使命,最終換取的是旅客的放心、舒心。
“對于我們金鳳組組員來說,客艙便是我們的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客艙里度過的。”金鳳組乘務員呂小飛說,“每當看到懷抱嬰兒的旅客,我們的愛便會油然而生,立即幫她們放好行李,為母親沖好牛奶,幫寶寶蓋好毛毯;每當看到年邁的老人坐著輪椅來到客艙,我們就感覺他們是我們的長輩和親人,會立刻遞上一塊濕巾和一杯溫水。”
營造“家”的溫馨感覺,需要用心的付出。
一次航班上,一位老人由于暈機來不及去洗手間,臟物都吐在自己身上和座椅上。這讓正在客艙巡視的“金鳳人”劉曉鷗看見了。她馬上為大媽清理衣物,提供溫開水和濕毛巾。老人感覺難為情,要自己來清理、打掃。劉曉鷗把老人安頓穩(wěn)妥,自己動手擦洗干凈。老人感激不盡,劉曉鷗說道:“大媽,不用客氣的。誰家沒有老人呢?您以后坐飛機前要多注意休息,提前服用暈機藥。”
既然客艙是“家”,那么旅客上了飛機就像是到家里做客,旅客是自己邀請到家里的客人,對客人好是再自然不過的。秉持這樣的理念,工作時的“金鳳人”,總是在想著伸出雙手,獻出自己的真誠與真心。
“金鳳人”李丹回憶,在一次登機過程中,乘務長王嘉叮囑她再次確認一位旅客前方的小桌板是否已經收好,周邊行李架的物品是否擺放安全。李丹來到這位旅客的座位跟前,頓時明白了王嘉的心思:這名旅客懷有身孕。“對她周邊環(huán)境的再次確認,是對她以及即將到來的小寶寶的保護。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體現(xiàn)著大愛。這份真誠與對客人的貼心保護,讓我銘記。”
細微處,有大學問。
一次空中旅行,乘客伸手按呼叫鈴,基于個人需要提出五花八門的需求,在“金鳳人”看來,再也正常不過,絕不會有“沒事找事”“奇葩”的念頭。乘客的各類要求,能當即解決的,趕緊辦了。沒法解決的,就耐心解釋,盡量提供一個相對妥當?shù)拇鸢浮?/p>
“金鳳人”孫季婷說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是“用微笑改變世界,別讓世界改變你的微笑”。微笑是“金鳳人”的一個武器。微笑是溝通,是親和。不過,微笑不是技巧,不是裝點門面,而是要發(fā)自內心,蘊含著對旅客的真誠與友善、愛與尊重。
“金鳳人”魏環(huán)說,機上服務不僅僅是簡單的端茶倒水,不僅僅是一個標準的微笑、一句親切的“您好”,而是考驗著乘務員智慧與真誠的品格。空中乘務員需要內外兼修,不斷修煉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yǎng),讓客艙因自己的存在而精彩。
有“金鳳人”在,這個航班就多少有點不一樣。這是金鳳乘務組的能耐,也是這個“藍天上的雷鋒班組”的底氣。
于是,當他們發(fā)現(xiàn)有旅客大汗淋漓登上飛機,想著的是趕緊送上毛巾。當他們看見有旅客取出藥盒,他們就設法端上一杯溫水。用保溫箱熱牛奶時他們小心翼翼,以確保適宜的溫度。當旅客心懷在高空中求婚的念頭,他們甘當綠葉,把旅客的“好事”辦得浪漫而溫馨。在交接飛機時他們不顧辛勞,疊好所有安全帶,給下一組飛行的同事留下一片整潔。
在國航,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每條新開國際航線,金鳳乘務組都要首先執(zhí)飛,在服務中總結航線特點,制定更加適合這個航線的服務計劃。普通艙餐飲同步配送、高艙位旅客姓氏服務、飛機起降環(huán)節(jié)廣播致謝……許多服務標準,都是金鳳乘務組以類似方式從實際工作中提煉、總結出來的,最終確立為行業(yè)的服務規(guī)則。
航班有終點,服務無止境。金鳳乘務組還探索出一套個性化的工作方式。比如,有時在一個航班上,乘務長的既定身份被臨時“剝奪”,干起普通的號位,而一名普通組員擔負起乘務長的責任,成為航班乘務的指揮管理者,并負責到底。借助這樣的航班輪崗制,金鳳乘務組做好“傳幫帶”,讓每個人都把工作狀態(tài)調適到最佳位置。
對自己嚴一點,對客人好一點,“金鳳人”在用心做事,也在塑造著一個行業(yè)的新形象。
善于把發(fā)現(xiàn)和捕捉的點滴釀成蜜
“金鳳人”的另一個能耐是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捕捉,更為重要的是善于把發(fā)現(xiàn)和捕捉的點滴釀成蜜。
北京飛往悉尼的CA173次航班,旅客正在有序登機。“金鳳人”孟繁玉乘務長按慣例優(yōu)雅地站在機門迎接客人。一名外籍女士迎面走來,孟繁玉向她頷首致意。細心的她發(fā)現(xiàn)這位女士手里拿著賀卡,其中有英文“生日快樂”的字樣。孟繁玉用流利的英語詢問當天是不是這位女士的生日。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她熱情地送上祝福,也記住了這位女士名叫娜塔莉。隨即,一顆美好的種子在她的內心拔節(jié)生長。
當飛機翱翔在萬米高空之際,孟繁玉和同事們按照既定流程提供著客艙服務。利用間隙,她們開始商議,如何充分利用機上現(xiàn)有資源,為這位乘客送上特別的問候。當他們把蛋糕、巧克力甜點、賀卡送到娜塔莉跟前時,引發(fā)一陣歡呼。娜塔莉激動不已。她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在這里,“禮”已經超越了物質本身,而成為一種精神的溝通與心靈的撫慰。
“每一名金鳳組員在航班中除了完成自己本職工作之外,還會幫助其他組員至少做一件事。在迎客的過程中,要了解并洞察本區(qū)域的旅客需求,是否有特殊旅客。在完成客艙服務流程后,每人都會為有需要或潛在需求的旅客提供適時、貼心的服務。”孟繁玉說。
挖掘乘客的潛在需求,需要基于現(xiàn)場的細致觀察,更需要扎實的業(yè)務知識和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
在一次航行中,“金鳳人”魏莉娜在巡視客艙時發(fā)現(xiàn)一位男士神情有些異樣,內心的恐懼寫在臉上。她擇機與男士同行的女友進行溝通,得知他曾經在一次直升機失事過程中負傷,從此對飛行心存恐懼。魏莉娜給他遞上一杯咖啡,耐心地跟他介紹國航的安全狀況和對飛行的嚴格要求。男士直接發(fā)問:“你能確定你們的飛機是安全的嗎?”魏莉娜給予肯定回答:“你就放心吧!我們一定會安全地把你送到目的地!”飛行途中,她時不時來到這位男士身邊,尋找合適的話題,跟他閑聊,話家常。航程結束時,這位旅客主動要求和魏莉娜及其他乘務員們合影。鏡頭里,他的微笑純真,有著來自內心深處的心安。
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做一點,工作狀態(tài)中的“金鳳人”內心保持著前傾的姿態(tài),時刻準備著。
一次慕尼黑飛往北京的航班中,“金鳳人”杜麗萍乘務長在巡視客艙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非洲小伙子露出不安的神情。他抿著嘴,不時地搓手,眼睛瞄瞄電視屏幕上的航路圖,一會兒又打開遮光板張望一下外面漆黑的夜空。杜麗萍看在眼里,內心起了波瀾: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小伙子。
她到服務間取來一杯水,輕輕放在小伙子面前的桌板上,看似不經意地跟小伙子聊了起來。杜麗萍得知,這個看起來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實際年齡只有16歲,媽媽在北京學習進修,他獨自一人從非洲到德國轉機再到北京看望媽媽。這是他第一次獨自遠行,心中有不少的擔憂:語言不通怎么辦?到了北京自己的電話能不能聯(lián)系上媽媽?媽媽在機場哪個地方等他?杜麗萍微笑地叮囑他不用擔心,她可以幫忙搞定。小伙子舒了一口氣,露出了笑容。落地了,順利完成各項航班交接,杜麗萍領著這個小伙子排隊過安防,一起乘坐擺渡車,等托運的行李時還用自己的手機聯(lián)系上了小伙子媽媽。杜麗萍一直記得小伙子在電話里喊“媽媽”時的幸福模樣,也記得母子在國際出口大聲歡呼、緊緊擁抱時的幸福情景。那一刻,杜麗萍也體驗到了這個職業(yè)的意義。
你說的我已經想到了,你想了想還沒說出口的我也想到了,你沒想到的我還是想到了,“金鳳人”的服務領先半步,甚至領先一步。
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金鳳乘務組會邀請旅客一起,來一場“帶本好書去旅行”的云端悅讀之約。乘務組事先進行活動預演,模擬主持、送書簽、互動朗讀、寫寄語等環(huán)節(jié),都用秒表計時,以確保活動質量。“云端朗讀”讓不少人重新找回了文字間的律動之美,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長途航班上,為了消除旅客的疲勞,活躍客艙氣氛,“金鳳人”會出其不意地推著盛滿禮品的工作車來到大家中間,來一次航空知識趣味問答比賽:“為什么飛行中要關閉電子設備?”“為什么坐飛機有時耳朵不太舒服?”“為什么機上不允許吸煙?”旅客們興致來了,熱情參與,引得陣陣喝彩聲和歡呼聲。
正是這一心為人的精神勁頭,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努力,一代又一代的“金鳳人”,把“金鳳”這塊金字招牌擦得越發(fā)亮堂。“金鳳乘務組”是個鐵打的營盤,加入的組員被這個集體的氛圍感染著、塑造著,同時也為“金鳳”添加新的光華。當他們離開時,身上攜帶著“金鳳”的基因,像一縷縷清風,在新的崗位上讓“金鳳”的精神飛揚起來。
“大事”面前,他們的身影是一種力量
客艙這個方寸之地,其實大有乾坤,時有“大事”發(fā)生。
面對“大事”,“金鳳人”總是能主動站出來,以自己的專業(yè)水準和一腔熱情,將“大事”辦得穩(wěn)妥又漂亮。
他們經歷的事,與國家榮譽有關。
在中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海外撤僑行動利比亞撤僑中,金鳳乘務組站好屬于自己的一班崗。“金鳳人”王建兵依然記得大家登機時的情景,“看上去有些心神不定,甚至張皇失措,眼神里流露出急切回家的渴望和深深的疲憊感”。王建兵和同事知道,這個時候,需要給這些同胞一些鼓勵。于是,他們開啟機上廣播:“同胞們,我們受黨和國家的委托,來接你們回家!”頓時,機艙里掌聲雷動,“祖國萬歲”的歡呼聲迭起……
因為許多人已經有好幾天沒有有效進食,金鳳乘務組擔心過度饑餓后進食太快導致身體不適,他們先為大家送上溫熱的八寶粥、小燒餅,還有提味兒的小咸菜。有一位同胞嘴部嚴重受傷,乘務組基于現(xiàn)有條件制作了流食,讓他用吸管吸食。
“愛出者愛返”。乘務組當即收到了同胞的真心反饋:他們給每個人分發(fā)兩個橙子,一名女留學生決定留下一個,說要把這個特殊的橙子帶回家珍藏起來。
他們經歷的事,與國家形象有關。
在一次航行中,“金鳳人”范琳珂遇見了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這位特殊的客人在跟她交流時說自己喜歡中國文化,特別是對孔子很著迷,并且感覺自己深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影響,還向她請教這句話用中文如何說。
他們經歷的事,與生命誕生有關。
有一個孩子,在媽媽乘坐飛機的途中,迫不及待地想要降臨這個世界。這可忙壞了正在擔任執(zhí)飛任務的金鳳乘務組。當胡女士出現(xiàn)早產征兆時,機組臨時把頭等艙變成空中產房。已為人母的乘務員站了出來,冷靜地布置各項事宜,飛機上現(xiàn)有的急救包、緊急藥品和小氧氣瓶都被搬來了,消毒酒精不夠,就把洋酒也算上……一場驚心動魄,換來的是母女平安。胡女士執(zhí)意要乘務組給閨女取了名字。于是,這個孩子喚名“天鳳”。
她的這輩子,與天邊的云彩有關,與一群可愛的阿姨有關。
“祥云深處展奇葩,迎了朝霞送晚霞。劍膽柔情連廣宇,要播大愛遍天涯。”這是在被授予“時代楷模”現(xiàn)場,中華詩詞學會送給這個群體的詩句。“金鳳人”就這樣把“劍膽”和“柔情”熔鑄在一起,詮釋著“禮”的真正境界。
(作者:王國平 郭 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