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四合院常有一道影壁。過去老北京人喜歡串門,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就是在影壁前問上一聲:“家里有人嗎?”或咳嗽一聲,以示有人來了,既給主人一個提示,也是一種禮貌。
老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多為磚瓦結構,也有木頭加瓦檐的。俗話說:“直來直去損人丁。”意思是說室內外空間的設計不要直來直去,否則會對人有不利的后果。影壁還有遮擋視線、保護隱私的功能,在白天即使大門敞開,外人也看不到宅內情景。影壁雖不是房屋主體,但設計巧妙、施工精細,起著烘云托月、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壁也是突顯主人身分地位品味及財力的一個重要地方,影壁從上到下分三個部分,最上是筒瓦,像房上瓦的作用一樣,把雨水引到遠離影壁主體的地方,免得侵蝕影壁主體。中間是影壁的主體,一般是條磚砌出框架,中間有各種吉祥文字或是圖案。下面是須彌座,一般是山海景色。
尋常的影壁分三種:一是大門以里,“一”字形,如果是單獨一個影壁就是獨立影壁,如果地方小而在廂房的山墻上直接砌出影壁形狀的稱為“座山影壁”。二是大門以外,有“一字影壁”及“雁翅影壁”,起到裝飾作用和遮擋作用。三是位于大門的東西兩側,呈八字形,稱作“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在這種影壁的烘托陪襯下,宅門顯得更加深邃、開闊、富麗。
有些家庭,為了裝飾點綴院落,也會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墻。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通常上書福、祿、壽等象征吉祥的字樣。
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制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采用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圖的是個吉慶有余。
影壁實物以陜西周原遺址發(fā)現的為最古,距今已有3100年歷史。影壁流傳至今,不僅住宅有影壁,帝王的宮苑、寺觀、衙署等幾乎都有,可以說影壁已是老北京建筑共有的特色了。在北京有兩座影壁中外聞名,它們都被稱為“九龍壁”,其一是在故宮內的寧壽宮,門前有一座大影壁,由彩色琉璃瓦砌就,壁上用琉璃磚鑲嵌成九條蟠龍,這就是“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位于北海公園北岸西側的大圓鏡智寶殿真諦門前,比故宮那個還大,而且是中國現存的三座九龍壁中唯一的雙面影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