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我們黨的政治優(yōu)勢
鍛造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是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的組織支撐。我們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形成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政治優(yōu)勢,是我們黨的力量所在。中央有號召,全黨一盤棋,每個黨員都有行動,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列寧曾如此闡述組織程序的極端重要性:“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而外,沒有別的武器。”在《進一步,退兩步》中,列寧引用考茨基說過的一段話:“無產階級在他還是孤零零的個體時是沒有什么力量的,他的全部力量,他走向進步的全部能力,他的一切希望和愿望,都是從組織中,從他和同志們的有計劃的共同活動中汲取來的。”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也是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基礎。作為構成黨的組織體系的細胞,基層黨組織對于全黨肌體健康具有極其重要作用?;鶎狱h組織建設有力,體現先進性和純潔性,全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有了堅強的基礎。
基層黨組織遍布于社會各領域,與廣大人民群眾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lián)系,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根本地要靠基層黨組織落地生根。黨的基層組織狀況如何,直接決定著黨的執(zhí)政能力強弱,決定著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否鞏固。千千萬萬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向著既定的目標奮勇前進,就能形成磅礴的力量。
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首要和貫穿始終的就是:把黨支部建在最基層,把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組織起來的人民群眾是任何敵人都打敗不了、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的。1943年11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招待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大會上發(fā)表《組織起來》的講話,號召邊區(qū)一切力量組織起來,組織起來就“無敵于天下”。我黨打不垮、拖不爛、愈戰(zhàn)愈強的原因,就在于強大的自組織能力。革命戰(zhàn)爭年代最鼓舞人心的話就是“找到組織”“組織來了”。找到組織就有了方向,組織來了就有了希望。我們黨靠群眾路線,靠基層黨組織來宣傳動員組織群眾,“喚起工農千百萬”,取得了一個個的勝利。我黨我軍在淮海戰(zhàn)役中之所以能以60萬軍隊打敗國民黨80萬軍隊,根本原因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援,陷敵于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這個力量是怎么來的?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基層黨組織在宣傳、組織、動員群眾中發(fā)揮了極端重要的作用。國外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斗力強的原因,認為中國軍隊有一個叫黨支部的組織發(fā)揮著作用。孫中山先生當年提出“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看重的一條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組織力,中國共產黨一加入,人民大眾就動員起來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形勢就形成了。
和平建設時期,基層黨組織擔負著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jiān)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是團結帶領黨員干部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zhàn)斗堡壘,是執(zhí)政之基、發(fā)展之基、穩(wěn)定之基。必須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把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轉化為推動建設的強大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思想和組織保證。
我們黨擁有890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遍布全國各地,直達基層。把這樣一個大黨嚴密地組織起來,步調一致地行動,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靠什么呢?就是靠共同的理想、靠嚴明的紀律、靠民主集中制。而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基層黨組織?;鶎咏M織是黨聯(lián)系、組織、宣傳、動員、影響群眾的橋梁紐帶,黨的一切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都要通過基層黨組織來執(zhí)行,離開基層黨組織,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比如,人民群眾的支持是黨的最大優(yōu)勢,這個優(yōu)勢的取得,除了靠黨的政治、思想路線和方針政策的正確外,大量的還是靠基層組織來落實。如果基層組織出了問題,黨群、干群關系不好,侵害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得不到很好解決,基層黨員干部作風不好、形象不好,就會極大地影響到黨的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戰(zhàn)斗力。對于基層群眾來說,加強黨的建設,最深切感受到的就是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反腐敗斗爭和作風建設,最深切感受到的就是解決在基層黨員干部中存在的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長江經濟帶發(fā)展等國家戰(zhàn)略以及大項國家工程中,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作用這個政治優(yōu)勢,取得了顯著成就和寶貴經驗。我們黨的這一政治優(yōu)勢是很多國家政黨所羨慕的。在與外國同行交流中,他們每每談起中國共產黨這一政治優(yōu)勢,都表示值得學習借鑒。
(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我們黨完成使命任務的客觀需要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使命任務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后一公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項部署和舉措,只有通過基層黨組織才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否堅強有力,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關系到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
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建設遇到一些新的情況。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度發(fā)展,不斷出現新的社會組織和新的經濟組織,傳統(tǒng)的組織體系出現了“空白”,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出現了“盲點”,部分領域出現了“黨員找不到組織,組織找不到黨員”的現象,“組織邊緣化”黨員多起來。這就需要在這些“兩新”組織中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同時,原來的社會組織中的黨支部也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組織的多元而出現弱化。主要表現有:
1.“黨員與黨組織相分離”。一些黨員到其他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中工作,成了游離于原來所在黨組織的流動黨員,黨員的教育管理跟不上,而原來的黨組織成了沒有黨員的空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就會影響黨的自身建設的組織基礎。
2.“黨組織與其他組織相脫節(jié)”。一些“兩新”組織沒有及時建立黨的組織,無法使黨的領導直達所有基層,無法使黨和社會各方面發(fā)生有力聯(lián)系。這對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拓展黨的群眾基礎帶來挑戰(zhàn)。
3.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相對于計劃經濟時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組織對黨員群眾的凝聚力吸引力有所下降。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黨員的一切經濟基礎和生活基礎基本上都在單位,其個人利益與所在單位利益密切相關,單位黨組織對黨員的凝聚力吸引力很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的經濟關系、社會關系多元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由原來所在單位大包大攬的情況轉變?yōu)樵S多事情所在單位和基層黨組織不再直接管理,而是實行社會化管理,由此帶來的情況是,黨員群眾遇到困難問題時,更多地求助于各種社會關系,如果不能適應變化,積極應對,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極易被弱化。
以上這些情況變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有針對性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另一方面,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任務艱巨,面臨諸多新情況新困難新挑戰(zhàn),需要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帶領人民群眾攻堅克難、沖鋒陷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外部力量的遏制、各方面利益訴求的顧忌、經濟社會發(fā)展問題的挑戰(zhàn)、黨員成分變化對黨員隊伍建設的新要求。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都需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搞堅強,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以強有力的領導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完成使命任務。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為完成好黨的使命任務提供堅強政治、組織和領導保證,必須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