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村,“谷雨”是一個迷人的節(jié)氣。
曼妙清新的春雨,溫潤如酥。一只只斜飛的春燕,輕輕撩開鄉(xiāng)村四月的面紗。“谷雨”——這個散發(fā)著五谷香味又潤澤大地眼眸的節(jié)氣,與春季的最后一簾春雨一起,翩翩而至。她端坐在春末夏初,賞看姹紫嫣紅,傾聽萬物生長拔節(jié)的天籟之音,遙望春華秋實的豐收之景。
翻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的章節(jié)里說:“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其含意是谷雨時節(jié),雨水增多,雨生百谷。
谷雨前后,時至暮春。迎春花、玉蘭花、櫻花、梨花……大部分花已經開過,大地上的顏色并不單調,遠山近水,到處是一片蓬勃向上的景象。山川、田野,都覆蓋著略顯朦朧的淡淡綠色。“草色遙看近卻無”,就是這樣的意念吧。大部分農田已被犁鏵翻過,濕潤而松軟的泥土帶著冬天雪水浸潤過的氣息袒露出來。抬頭望,遠處田野里的水光,似一面天然的鏡子,在春陽的照耀下,明晃晃的。田溝里的蝌蚪沒幾天就長成了小青蛙,在田埂上跳躍。膽小羞澀的,聽到聲響,遂撲通一聲躍入水中,泛起一圈漣漪。到了夜晚,田畈上蛙聲一片,每一聲都飽含著生命的熱度,像是在為春天唱一支頌歌,又似在為秋后豐收祈福。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隨著谷雨節(jié)氣的到來,常常會聽到鳥兒“阿翁阿婆,割麥插禾” 的叫聲。這聽起來像是一種催促,一種叮嚀,是老年人給年輕人的,是長輩給晚輩的。若是站在大自然的角度看,那就應該是時光說給所有農人的。是?。∪苏`地一時,地就會誤人一年。當人們手握一棵嫩秧正往泥土中插時,從不遠處的樹林里傳出這樣一聲聲吉祥的鳴叫,不亞于來自上天的福音。這正叫著的那只鳥的名字,就叫布谷。
莊稼人所有的希望都是從谷雨開始的。農諺說,谷雨前后,種瓜種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也就是說,到了谷雨,各種農事活動都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吃過年飯,眼望田畈。”其實,心急的農人不等“谷雨”的到來,就開始準備農事了。他們將各種農具從梁上取下來,該添置的要添置,該修理的要修理,不能到使用時誤事。小牛犢長大了,也要起早摸黑在沙地上調教好。老家把這稱為“告牛”。“趁溝走(方言,沿著溝走)!”天剛蒙蒙亮,家對面石家連沖的山坡上,就傳來仲平大伯的一陣陣吆喝聲。“告牛”需要兩個人,一個牽著牛鼻子,一個扶犁尾,兩人配合默契。選在沙地里,是因為這樣小牛犁起來輕松些,便于駕馭。經過五六天的強化訓練,桀驁不馴的小牛犢就可以披掛上陣,開始犁田,為農人出力了。
這時候,牛欄糞、年前取的塘泥等基肥要一擔一擔地挑到田頭,小山堆似的。逢上星期天,城里的機關干部、學校的師生會把垃圾、糞便送到附近的鄉(xiāng)下,支援農民多打糧。那年代,送肥下鄉(xiāng),幾乎形成了一種制度。一時間,田野上,彩旗飄揚,人聲鼎沸,成為鄉(xiāng)間一道風景。
記得母親在世時,一開春,她就帶著二弟、三弟從小麥包挑來草皮,曬干后添上干牛糞、稻草,燒成火糞,為南瓜、黃瓜、辣椒、豇豆種子準備溫床。為怕種子凍傷,還鄭重其事地蓋上干稻草。不幾天,種子就鉆出土層,長出綠油油的秧苗了。老了的白菜、芥菜、大蒜早已拔掉,吃不完干脆埋在地里,為日后菜蔬的生長埋下伏筆。菜地整理得平平整整,趁晴好天氣,將它們栽下地,猶如寫下一首首清新的詩行。
“楊柳游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事西窗谷雨茶。”谷雨時節(jié),農人們躬耕壟畝,撒谷播種,而文人墨客,則飲酒品茶,敲詩吟句。茶鄉(xiāng)都講究喝谷雨茶。對于綠茶而言,清明茶最好,谷雨茶殿后,谷雨過后,便沒有新鮮的綠茶可飲了。“客到家常飯,僧來谷雨茶”,說的是只有僧人來了才飲清新的谷雨茶。
又是一年谷雨到。谷雨生百谷,當然也生夢想。信步城郊,久久地凝望著,仿佛又回到了理想中的田園生活。在這人間四月天的最后一簾春雨中,我希望品嘗一盞谷雨浸潤的雨前新茶,更希望播撒一粒五彩斑斕的夢的種子,讓它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