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讀人王杰:
在咱們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講家庭之間“和”的一個案例,就是安徽桐城有個六尺巷,張英、張廷玉父子在康熙朝做官,因為家里宅基地和鄰居發(fā)生了矛盾。那么家里人修書找張英、張廷玉,希望能給當?shù)氐墓賳T打個招呼,或者是來警告一下他的鄰居。那么當他收到這封信以后,給他的家人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大家很熟悉,“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那么家人收到這封信以后,讓出了三尺宅基地,那么另外一家也讓出了三尺,最后留下了一個六尺巷,被傳為佳話。
人與人之間要和,家庭與家庭之間要和,國與國之間也要和。和不是一團和氣,和是在承認有差別基礎(chǔ)上的和。所以和還需要互相地幫助、互相地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和。
就像剛才王老師說的,古人特別強調(diào)和關(guān)注“和”。中國古代的很多的典籍里邊都對于和、對于成長、對于和諧有很多的論述。《中庸》當中還提到,人們無論在情緒上、無論在欲望方面都要有所節(jié)制,要達到一定的度。
所以在做事情方面,要適度地把握度。這個度要達到一個健康態(tài),這實際上就是儒家思想所說的中庸之態(tài)。
人與人之間交往,國與國之間交往,就像剛才王老師說的,就這么一條巷子,我非得全都把這六尺占了,這就叫過。過了之后就不是健康的狀態(tài)。那么只有把握了健康的狀態(tài),大家共同協(xié)商,共同協(xié)商來解決這個矛盾當中發(fā)生的問題,使雙方的標準、雙方的利益達到最大的一個契合度,也就是達到一個可能達到的最健康的、雙方都能接受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那就是非常好的一個尺度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和”。
主持人康輝:
謝謝兩位老師對于“和”,我們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這個字,進行了這樣的解讀。那接下來我們繼續(xù)請王杰教授,來為我們解讀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的內(nèi)涵。
思想解讀人王杰:
下面我談第三個問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
在天安門城樓有兩幅非常醒目的標語,那么有人知道這兩幅標語是什么嗎?“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那么這兩幅標語,為什么放在中國最核心的位置、放在天安門城樓上,它背后的意蘊是什么?
“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不就是中國古代協(xié)和萬邦、萬國咸寧、天下一家思想的接續(xù)嗎?不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賡續(xù)嗎?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對實現(xiàn)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理性的思考。中國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追尋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的愿景,中國將對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有信心,中國更有力量!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謝謝今天我們這期節(jié)目的思想解讀人、經(jīng)典釋義人給我們帶來的深入淺出、生動翔實的解讀。中國文化當中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個天下大同的理想,這也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巨大的貢獻。而今天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樣是具有宏大的歷史視野的,也在為解決人類未來自身發(fā)展的問題提供了具有中國智慧,也充滿了中國文化自信的治理方案。歷史、現(xiàn)實、未來,歷史的長河是綿延不絕的,但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大道是古今一致的。
在這期節(jié)目的最后,讓我們再一起重溫過去的那些經(jīng)典篇章,我們再一次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當中,蘊含的新時代的全球觀的深邃內(nèi)涵。
經(jīng)典誦讀環(huán)節(jié)
經(jīng)典誦讀人于芳:
《送樸山人歸新羅》·馬戴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云山過海半,鄉(xiāng)樹入舟中。
波定遙天出,沙平遠岸窮。
離心寄何處,目斷曙霞東。
《孟子·滕文公下》節(jié)選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