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孫三代看變化
我目送著孫女上學(xué),當(dāng)她鉆進(jìn)兒子的轎車,她背著的粉紅色的雙肩背書包依然停留在我的腦海里。
我回憶起我的學(xué)生時代。小學(xué)六年,由于家庭貧窮,我沒有背過書包,胳膊夾著書本去上學(xué)。放學(xué)的時候,就把書本放在位子里,只把需要寫作業(yè)的書本拿回家。上了中學(xué),我才第一次背上書包。那是母親用一塊紅布,一針一線縫的。
兒子開著轎車送我的孫女上學(xu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年輕的時候擁有的“寶車(ju)——自行車”。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1970年我成為了首鋼一名工人。雖然有了工資,但為了貼補(bǔ)家庭生活,還是沒有富裕的份兒買輛自行車騎著上班,所以只能徒步上班。后來,我抓到了一輛飛鴿牌的自行車車票,工友們?yōu)槲覒c幸。當(dāng)時,一輛飛鴿牌的自行車就是大家心目中的一輛小轎車!可是,買不起,就把車票送給了別人,我依舊步行去上班兒。再后來,有個叫“紅旗牌”的自行車,不要車票,還便宜,我就買了一輛。嘿!心里那個美呀!我對它的呵護(hù)勁兒,也真的不亞于對待親生的娃:過鐵道,我下車,推著它走,生怕把它給顛噠壞了;遇到溝溝坎坎,我索性把它的大梁扛在肩上;逢下雨、下雪天,我怕給它淋生銹了,就把它放在家里,步行去上班。
兒子到了工作的年齡,買了輛小轎車,開著車去上班。每當(dāng)我坐在兒子開的小轎車?yán)?,心里總不免浮現(xiàn)出我的那輛廉價的自行車;而每每看到孫女的漂亮可人的雙肩背書包,我很自然地想起母親一針一線給我縫制的鮮紅似血液流進(jìn)我心房、滋養(yǎng)我生命的那個書包……這一切美好的幸福生活,都是因為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政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