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為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它貫穿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積蘊于近現(xiàn)代中華民族復(fù)興歷程,特別是在中國快速發(fā)展中迸發(fā)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集聚、動員與感召效應(yīng)的精神及其氣象,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
中國精神,就是國家精神,主要由以下元素構(gòu)成:一是中國氣概:犯我必誅。《漢書·陳湯傳》中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二是中國品格:法乎于上。唐太宗在《帝范》中說,“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三是中國操守:窮達不墮。《孟子·盡心上》中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四是中國高度:天人合一。《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五是中國格調(diào):本色風流。《菜根譚》中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六是中國氣節(jié):寧折不彎。南宋汪莘在《水調(diào)歌頭》中說,“鐵可折、玉可碎、??煽荩徽摳F達生死,直節(jié)貫殊途”。七是中國抱負:向道而行。《孟子·公孫丑上》中說,“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八是中國氣度:俯仰天下。林則徐有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九是中國性格:為大丈夫。《孟子·騰文公下》中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十是中國理想:千秋萬世。北宋大儒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新時代的中國精神,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dǎo),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nèi)涵。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他還強調(diào),“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jié)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chuàng)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2015年1月,教育部發(fā)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把中國精神教育納入其中,要求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強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及中共黨史與國情教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