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援 北京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討論一下文化自信的問題。
我想談三個問題:第一,文化自信的提出及我們對它內涵的理解;第二,文化自信的兩個基礎;第三,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內容,或者說是對中華文化悠久歷史的宏觀考察。
下面我分別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一個梳理。
一、 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源于哪里?
首先,文化自信的提出及對它內涵的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十分注重文化自信的問題,并把它當做新時代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之一,作用尤其重要,其余三個分別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對文化自信提出了深刻的理論闡述:“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作協(xié)九大的開幕式上,又對文化自信作了闡述:“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自信是國家興衰的命脈,是保持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基石,所以我們務必要認真的學習和領會它的內涵。
文化自信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不斷延續(xù)的歷史文化的認同。中華民族的歷史延續(xù)了五千多年都不曾中斷,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是相互聯系的,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講到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我們知道,中國的歷史是從炎黃時代開始的,《史記》中記載中國上古歷史的篇目里,最早的一篇叫《五帝本紀》,就是五位帝王,實際上是古代部落集團的領袖?!段宓郾炯o》從黃帝(炎黃時代)開始記述,炎黃時代距今大概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所以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不斷延續(xù)的歷史文化的認同。
第二方面,文化自信強調了對人類文明多樣性的認同。人類文明不是單一的,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都對人類文化作出了貢獻,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人類文明具有多樣性。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獨特的中華文明,它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文明類型。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從文明多樣性的角度研究人類歷史,共研究了二十多種人類文明的形態(tài),據他所說,在眾多的文明形態(tài)中有兩個基本類型,一個是希臘文明,另一個是中國文明。我們講文化自信,就要認識到它是對人類文明多樣性的認同,認識到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類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且類型獨特,因此我們要對自己的文化抱有自信。
第三方面,我們要認識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和實踐的文化資源。黨的十九大以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實踐,離不開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
從這三個方面來理解文化自信,就能對文化自信有更深層次的把握。只有把握好文化自信的內容和內涵,我們才能讓它更好地為“兩個一百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