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虛假社會實踐證明不能開
不久前,家住本社區(qū)的一名大學生找到筆者,要求社區(qū)給他出具一份參加社會實踐的證明。“你沒有在社區(q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不能開這個證明的。”“不就是開個證明嘛,有這么難嗎?”學生一臉不高興。學生的父母都是企業(yè)下崗失業(yè)人員,家庭經濟十分拮據,孩子利用社會實踐實習時間在外打零工補貼家用,眼看實習期要過了,沒有社會實踐證明就不能畢業(yè)。一家子的窘境確實令人同情,但這種弄虛作假的證明,社區(qū)怎么能開?
社區(qū)出具一份虛假的社會實踐證明看似問題不大,但折射出的是學生、社區(qū)、學校三方的誠信缺失。沒有在社區(q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卻硬要社區(qū)出具證明,說明該學生置誠信如兒戲,將來走向社會又怎能以誠信為本?社區(qū)如果出于同情沒有守住誠信底線為其出具虛假證明,作為最基層的社會組織,這一做法就是一種嚴重失職。學校如果不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追蹤調查,輕易采信學生提供的證明,就會讓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更會助長學生弄虛作假投機取巧之心,貽害無窮。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關系深刻變化,人們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觀念遭遇嚴重考驗。“老實人吃虧,取巧者得利”。在此社會思潮驅使下,越來越多違背誠信的現象開始顯現,對人對社會危害極大,須高度重視嚴加治理。
筆者認為,首先要強化誠信教育和道德建設,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要加強誠信法治建設,將社會誠信納入法制軌道;第三是政府要以身作則,做誠信建設的模范。治理誠信缺失,率先垂范是關鍵,必須加大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力度,任何政府部門都要按照誠信原則來組織和建構,各級干部都應按誠信原則行使職權,政務公開,依法行政。
(作者:湖南桃江縣松木塘鎮(zhèn)桃錳社區(qū) 朱金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