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雄踞“千年思想家”榜首
馬克思一生著述等身,幾乎篇篇成為經(jīng)典。對馬克思早期和晚期著作的不同解讀、對相關詞句的不同翻譯,時至今日仍在催生激烈的論戰(zhàn),衍生出新的理論流派。關于馬克思的理論成就,恩格斯說得很明確,一個是唯物史觀,一個是剩余價值理論,“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
這兩點發(fā)現(xiàn)足以奠定馬克思在哲學、社會學、歷史學和經(jīng)濟學界的大師地位,他在很多學術領域都屬于那種大宗師級別的重要人物。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吐納數(shù)千年人類歷史進程,廓清籠罩在人類生活上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迷霧,還原了歷史本來,闡釋了當下實際,揭示了未來發(fā)展。這是人類智慧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正如曾獲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希克斯所言,“大多數(shù)希望弄清歷史一般進程的人會使用馬克思主義的范疇或者這些范疇的某種修正形式,因為幾乎沒有其他的范疇形式可用”。
馬克思真正足以“一言為天下法”的成就,并不在學術,而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基礎上、最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克思主義”。從青年黑格爾派到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以一己的思想轉變,完成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華麗轉身,實現(xiàn)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巨變。而這一切,都是馬克思在三十歲的時候完成的。誕生于19世紀歐洲的這一理論體系,幾乎席卷了二十世紀所有的政治風云,激蕩起數(shù)以十億計的人民群眾沖破舊秩序的偉大斗爭,在全球范圍內創(chuàng)建起一個覆蓋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社會主義陣營。在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的今天,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馬克思”這個名字仍是十幾億中國人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文化符號。馬克思不僅僅屬于過去,更屬于未來。進入21世紀之初,隨著全球經(jīng)濟危機的蔓延與發(fā)酵,馬克思和《資本論》又成為主流社會婦孺皆知的名詞。
1883年3月14日,卡爾·馬克思與世長辭,享年65歲。他畢生所樹之德、所建之功、所立之言,使馬克思成為人類歷史上不朽的偉人,正是他喚醒了沉睡的無產(chǎn)階級,使這個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意識到自身擔負的歷史使命。一百三十五年前的3月14日,世間再無馬克思,但世界因馬克思的到來,卻發(fā)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作者 盧剛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