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畫作品中蘊含的士大夫的人文情懷

宋徽宗 趙佶《聽琴圖》
宋徽宗的《聽琴圖》我們前面也提到過。畫中有一首題跋寫得是:“吟徵調(diào)商灶下桐,松間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吟徵調(diào)商”是指彈琴。“灶下桐”出自一個典故,是說蔡文姬的父親蔡邕很會識古琴,有一次一戶人家把一塊桐木扔到灶里當柴火燒,剛好被蔡邕撞見了。蔡邕一看,那塊桐木是做琴的好材料,于是趕緊把它拽了出來。因為那塊桐木的一角被燒焦了,所以做出來地琴叫焦尾琴。雖然尾巴上有點焦,但焦尾琴的音色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成了能奏出蓋世絕音的名琴,后來人們就用“灶下桐”代表最好的制琴材料。這里是說宋徽宗用最好的琴在演奏。據(jù)說這首題跋的作者正是蔡京。“松間疑有入松風”是說琴聲就像風吹動松樹發(fā)出的聲音一樣自然和諧,這是蔡京在贊美宋徽宗的琴音動聽、宛如天籟,堪稱世間最棒的琴曲。“仰窺低審含情客”,這句是說宋徽宗彈琴的樣子,描寫他滿含激情的坐在那兒演奏,把自己都陶醉了。“仰窺低審”,就好比古時的教書先生讀書時搖頭晃腦一樣,進一步說明他彈琴地興致高,很投入。“似聽無弦一弄中”,“無弦”是指陶淵明,他彈的琴是沒有弦的,意思是說宋徽宗的追求已經(jīng)超越了琴曲本身,要的是更高境界的一種藝術(shù)情懷。
《聽琴圖》可以很好得體現(xiàn)出士大夫的人文情懷,它很有代表性,為什么?因為彈琴的人是皇帝,無論作畫者是誰,畫中彈琴的人是宋徽宗這一點是肯定的。這說明皇帝也有藝術(shù)方面的理想與追求,這種理想通過藝術(shù)作品被表現(xiàn)了出來并得到印證?;实塾屑覈硐耄矔非笕宋那閼?,想必作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理想也莫過于此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