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初晴,藍天通透。1月23日上午,新一屆北京市人大代表來到駐地北京會議中心報到,準備迎接24日上午9時開幕的市人代會。記者在現(xiàn)場了解到,無論是“新代表”還是“老代表”,都滿懷期待、帶著實實在在的建議,準備迎接明天大會的召開。
“五點半就起來了,今天太高興了,睡不著!”今早8時許,第一個到北京會議中心的代表、石景山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服務中心垃圾清運隊管工班長趙五告訴記者。“我一直工作在疏通污水管線的第一線,這次來最關注的是老舊小區(qū)污水管線的改造更新。”今年46歲的趙五在北京與下水道管線打了二十多年交道。
今天上午,隨著越來越多代表前來報到,被記者圍攏采訪的兩位代表“偶遇”了——來自石景山團的趙五代表現(xiàn)場向來自朝陽區(qū)的代表劉峰“取經(jīng)”。“最重要的一點是做基礎調(diào)研,要了解民生民意、要真正下到基層,而不是聽說什么就建議什么。”劉峰是一位第六年履職的“老代表”,并且長期關注公共服務,與趙五關注的老舊小區(qū)管線有重合之處。
關于如何寫建議,劉峰也對趙五傾囊相授。劉峰說:“寫的時候要清晰,首先寫背景,為什么要處理這樣的事情、處理的意義是什么,后面一定要提出建議,而這都取決于你的調(diào)研、你的專業(yè)性,如果在一些角度超越了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政策的人,那就更有建設性意義。”
“別看就這一會兒,作為代表如何履行職責,從老代表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趙五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