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四問大氣治理
[ 一問 ]
58微克/立方米如何實現的?
2016年底,北京市的PM2.5年均濃度還停留在73微克/立方米的水平,對比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任務目標,意味著一年之內的降幅要高達17.8%,是以往任何一年的三倍還多。經過五年奮戰(zhàn),可以說,北京市以58微克/立方米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目標。那么,這58微克/立方米是如何實現的呢?
劉保獻表示,從逐日累計濃度變化情況分析來看,2017年1月大氣污染擴散條件不利,PM2.5累計濃度高達116微克/立方米,濃度同比反彈超過70%,而到了后期,濃度呈現持續(xù)下降特征,從9月開始PM2.5累計濃度達到60微克/立方米,并在秋冬季繼續(xù)保持下降趨勢。綜觀2017年全年,有9個月的PM2.5月均濃度為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
從大氣污染擴散條件來看,2017年氣象條件整體有利,表現為逆溫發(fā)生頻率較低,空氣較為干燥,北風頻率較高。劉保獻說,尤其是第四季度,冷空氣活動頻繁,溫度偏低,發(fā)生空氣重污染過程4次,造成重污染日5天,明顯低于前兩年水平。在持續(xù)的大氣污染減排、疊加有利的大氣擴散條件共同作用下,2017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顯著改善。
市環(huán)保局大氣處處長李翔表示,2013年至2017年,是本市大氣治污工程減排力度最大、配套措施最豐富、監(jiān)管和執(zhí)法等手段最有特點、全社會對環(huán)保工作參與度和支持度最高的五年。正是這一切的疊加,實現了空氣質量的改善目標,也成就了大氣治污成效最顯著的五年。
[ 二問 ]
氣象條件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空氣質量的改善是“人努力、天幫忙”的共同結果,那么作為天幫忙的氣象條件,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王書肖表示,經過初步評估,氣象條件對不同月份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從五年總體的情況來看,氣象條件并沒有非常大變化。以2017年為例,11月和12月這兩個月確實天比較幫忙,但1月和2月的氣象條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這兩個月在相同排放量的情況下,氣象條件不利使得污染物濃度增長60%以上。
“從總體評估來看,各個月份的氣象作用是互相抵消的,所以在氣象條件略微有利的情況下,空氣質量的改善主要還是人努力的結果。”王書肖說,氣象條件和污染物減排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科學問題,目前也正在努力做評估當中。
市環(huán)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表示,所謂“人努力”,主要就是指努力減排,而“天幫忙”則是幫忙擴散。減排的力度每年可以通過計算得出一個量,而天幫忙擴散情況就不太一樣,“如果這一年天幫忙,那就屬于正向相加的效果,可能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這一年天不幫忙,就是一個做減法的效果,是一個事倍功半的效果。”于建華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