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色。路 軍攝(人民視覺)
八百里沂蒙,是片紅色熱土。戰(zhàn)爭年代,百萬沂蒙人民擁軍支前,十萬英烈血灑疆場,沂蒙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堡壘。陳毅元帥曾深情慨嘆:“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yǎng)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diào):“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時值隆冬,我們慕名而來,既是尋覓先烈足跡,也想同老區(qū)百姓嘮嘮,聽聽他們的所喜所憂、所思所盼。
村民馬金蘭——
“十九大給俺們吃了定心丸”
月輪新滿,群山疊巒。在沂南縣常山莊,成片連排樓房,整齊劃一,一色水泥路,干凈整潔。我們推開一戶院門,女主人馬金蘭笑著把我們迎進屋。
俺今年53啦,女兒已出嫁,兒子在北京工作。別看俺現(xiàn)在樂滋滋的,要擱以前,可不成。早些年,俺對象打工時,從二樓跌下來摔斷了腿,俺成了頂梁柱,整日地里刨食,掙不了幾個錢,還落下腰肌勞損毛病,日子緊緊巴巴,是村里的貧困戶。
現(xiàn)在好了,有好幾份收入,俺給你們擺擺。俺在村玩具廠上班,每年差不多兩萬元;3畝土地流轉(zhuǎn)出去,每年租金3000元;俺對象在村“大隊部”打雜工,每年3600元;留下一畝多地,種點花生、玉米、地瓜,毛收入也有4000元。
俺的工資收入、土地租金收入,地里再收點,加上俺對象去影視基地客串群眾演員賺的零花錢,勞動力、土地、手藝都能換成票子。前年底,俺家總算脫貧了。
你們瞧,俺這房子亮堂吧?以前,俺們村在山上,房子都是干插墻,又矮又黑,坡陡路窄,地里收點啥,都得靠肩扛。這幾年村莊整體搬遷,瞧這樓上樓下的,住起來真舒服,外村親戚可羨慕啦!
說一千道一萬,俺們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中央政策好。十九大開得好啊,給俺們農(nóng)民發(fā)了不少大紅包,開大會那天看電視,聽到習總書記講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事,俺心里就跟抹了蜜似的,這十九大給俺們吃了定心丸。就拿土地來講,這可是俺們農(nóng)民的飯碗,以前擔心,土地承包到期后,被收回咋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一聽到習總書記說這話,哎喲,妥啦!俺這心啊,放肚子里啦!
俺知道習總書記下過鄉(xiāng)、當過農(nóng)民,他知道俺們農(nóng)民過日子不容易。現(xiàn)在總書記想著法子讓俺們過上好日子。跟著這樣的總書記,俺們心里踏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