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紀檢監(jiān)察機關通過制定“兩個責任”清單明確權責,牢牢抓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圖為該市倉山區(qū)紀委有關負責人對履行主體責任不到位的某單位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資料圖片)
實現(xiàn)“鳳凰涅槃”,必然要經歷“浴火重生”。
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治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高度重視、領導有力、要求具體。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立行立改,加強組織和制度創(chuàng)新,健全反腐敗體制機制,強化“兩個責任”,落實“兩個為主”,推進巡視和派駐“兩個全覆蓋”……一盤體制機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大棋局越走越活,助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新成效。
以問題為導向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形勢,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和制度保障,黨的紀檢體制改革大幕由此拉開。
“三中全會《決定》第36條,概括起來就是‘兩個責任’‘兩個為主’‘兩個全覆蓋’,其中最關鍵的是‘兩個責任’——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jiān)督責任,配套制定責任追究制度。”看到全會公報的瞬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淑真眼前一亮,立即召集學生學習討論。
“厘清責任,以強力問責倒逼責任落實,這是釜底抽薪之策。”據學生蔣利華回憶,周老師的開場白直擊要害,一下就抓到了問題實質。作為研討成果,他們發(fā)表了《狠抓“兩個責任”,構建權力的制度樊籠》一文。
“‘兩個責任’的提出正當其時,強調主體責任既是對黨章精神的回歸,也是重要的理念和制度創(chuàng)新。”周淑真表示。曾經一個時期,一些地方或單位的領導班子對管黨治黨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主體責任意識不強、落實不力,抓作風靠開會,反腐敗靠表態(tài),發(fā)個文件就算抓落實,嚴重影響了反腐敗的成效。
哪能只講領導不講責任?東西南北中,工農商學兵政黨,黨是領導一切的,當然也包括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主要問題就是“腐敗案件頻發(fā)卻責任追究不夠”。
劍指問題,立行立改。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紀檢體制改革單列一個專題、專設一個小組,倒排工期,狠抓各項工作落實。2014年6月,中央出臺《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闡明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總體思路和重要舉措。牢牢抓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中央紀委領導同志多次約談省區(qū)市、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中央企事業(yè)單位、國有金融機構黨委(黨組)書記,又分赴遼寧、河南、天津、浙江、廣東、甘肅等地調研指導、督促落實。
2015年,中央接連修訂頒布了黨紀處分條例、問責條例,對黨委履行主體責任提出明確要求。湖北、江蘇、重慶、四川等地探索推行主體責任清單制,把抽象責任具體細化為職責、任務、措施、時限、標準等要素,增強了履責的可操作性。
“主體責任是基礎,監(jiān)督責任是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云南省富源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汪麗說,“全面從嚴治黨就如同大合唱,僅靠黨委一個聲部還不行,紀委也得唱起來”。
懷著立足本屆、一干到底的決心和意志,中央紀委著眼于落實監(jiān)督責任,大刀闊斧推進組織和制度創(chuàng)新,一手抓機關黨的建設,強化內部管理和監(jiān)督,一手抓深化“三轉”,聚焦主業(yè)主責,加強機構職能調整,監(jiān)督執(zhí)紀力量顯著增強。中央示范在前,地方迅速看齊,“三轉”在全系統(tǒng)如火如荼展開。
回看這五年,愈發(fā)清晰地看到,正是“兩個責任”針對長期存在的“雙缺位”問題給出了治理良方。紀檢體制改革從責任破題,在領導體制上為從嚴治黨提供了根本性的政治保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