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你聽了那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一定是因為你只聽不做。
同理,當(dāng)你覺得你讀了這么多書,卻絲毫沒有給生活帶來改變的時候。你就需要想想,是不是哪一個環(huán)節(jié)缺少了實踐。比如思考、比如積累、比如輸出。
每年中國出版幾十萬冊不同的書籍,每一個字你我都認(rèn)識,但唯有思考實踐和輸出才能真正把別人的“大道理”、“雞湯”變成我們成長的養(yǎng)分。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遠(yuǎn)。
最近在看《1Q84》的小編譚大濕
晚上下班,暴雨停了。
在樓下拿著快遞上樓,回到住處拆封,新到的書《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知悉并購買這本書是因為好友剽悍一只貓之前在社群中的熱情推薦。
拿到書的這個點,時鐘指向20:10。
打開輕柔的背景音樂,坐下來,設(shè)置了30分鐘的手機倒計時鬧鐘,馬上進(jìn)入閱讀模式。書看完,合上,手機鬧鐘在此期間響了4次,時鐘指向了22:11。
每一次看書前,我傾向于把手機微信調(diào)成“關(guān)閉消息提醒”,不調(diào)靜音,然后放在兩米之外的床上,以防有緊急電話。
看書的時候,偶爾坐在桌子前品讀,偶爾站起身貼著墻壁端正身姿,抬頭挺胸聚精會神的讀,如此做法的好處在于讓自己讀著不容易倦。
看到有感覺、有力量的文字,我會用彩色筆劃線進(jìn)行標(biāo)注??赐曛螅瑥念^整理上傳到印象筆記,有時間了便寫一篇關(guān)于此書的文章。
于是,2個小時看完了這本書,現(xiàn)在我坐在電腦前開始寫這篇文章。
1
你是否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覺得讀書很多卻沒感到有什么具體好處;
懂這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么你讀書很慢,且總是遺忘;
為什么別人一年能看那么多本書,而你不能?
先來講講我身邊朋友的例子:
有個同事很喜歡收藏書,我去他的住處,看見他的書柜上都是中外經(jīng)典書籍,琳瑯滿目,當(dāng)他的眼光掃過書柜時,我偷偷瞥了他一眼,感覺他的眼光中似乎隱藏著巨大的自豪感。
可他在平日里,總吐槽生活不如意,總希望自己工作能在順利一些,總是不斷焦慮。
我問他:這些書你不是都在讀嗎?書沒有指導(dǎo)你披荊斬棘?。克麚u了搖頭,感嘆的說自己那么忙碌,經(jīng)常沒有時間去讀書。
我說:敢情你的書是拿來擺設(shè)的???他說也不是,偶爾清閑的時候還是會拿下來翻幾頁,陶冶情操,也算是裝裝逼。
我在心里吐槽:“你可以把讀書的時間放在其他地方裝逼”。
抿了抿杯中的茶水,我想起了另外兩個熱愛讀書的朋友。兩個人都是特別愛看書,做法不盡相同,效果卻殊途同歸。
朋友A是個大學(xué)生,喜歡對著書本做讀書筆記,特別熱衷摘抄書里各種好詞好句,以前經(jīng)常發(fā)朋友圈展示自己的讀書成就,看見別人的點贊,心中會暗爽一番。
后來,他不常在朋友圈展示了,悄悄把這些詞句沉淀起來,變成了素材庫,每當(dāng)他提筆寫文章,主題匹配時就引用這些詞句。
有一次,我問他留著這些摘錄有啥意義,他說自己心情低落或需要自我激勵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翻翻看,權(quán)當(dāng)是一種隱藏的力量。
雖然涉世未深,但談吐間,他的想法也趨于成熟。
朋友B是個一家中型企業(yè)的老板,周末經(jīng)常宅在家里看書,特別喜歡名人傳記,可卻不喜歡寫文章,也不喜歡摘抄文中詞句,然而,他卻一直覺得書本幫他收獲了太多財富。
我問他為什么。他的答案簡單粗暴:把書里面覺得受用的道理放在自己身上,然后去做,試試看。
而今,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遠(yuǎ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