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解說詞】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法國思想家盧梭的這句警言,凝練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這一道理。
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
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這是世界法治史上獨一無二的課題。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解說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精神融進民族精神血脈,法治文化注入國家文化內核,法治社會建設不斷推進,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為現(xiàn)實。
《法治中國》第六集
全民守法
【解說詞】
河南內鄉(xiāng),中原腹地,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沿革的縣城,至今完整地保存著一座古代縣級官署衙門。從清晨到黃昏,這座始建于元代的肅穆衙邸,歷經700多年開合閉啟,留下一副副警醒世人的楹聯(lián)。
【解說詞】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副流傳至今的對聯(lián),蘊含著官自民來、官為表率的樸素道理。
中國自古就有“身正為范”的傳統(tǒng)。“其身正,不令而行”,官員對于社會風氣的引領作用十分關鍵。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遵守,法治能不能切實推進,廣大人民群眾首先把目光投向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
推進全民守法,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
【字幕】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
【解說詞】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始終對憲法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該由自己行使的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同期】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徐顯明
習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要抓住“關鍵少數(shù)”,這個論斷意義非常重大。尤其對法律的實施,實際上領導干部對法治的態(tài)度,影響和決定著社會大眾對法治的態(tài)度。領導干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才能帶動社會尊法和守法。
【解說詞】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尊法學法、立規(guī)矩守規(guī)矩方面率先垂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三次集體學習聚焦法治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率先嚴格執(zhí)行八項規(guī)定。
黨中央的行動就是最好的榜樣,就是最強的動員令,有力地推動了各級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解說詞】
2016年年底,一份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重要文件,擺在中國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面前,讓他們感覺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根據(jù)這份《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guī)定》要求,縣級以上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并將履職情況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的嚴格問責。
此前,中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意見》,對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作出具體規(guī)定。意見特別提出,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據(j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