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基本結論
馬克思大半生主要關注的是經濟事實,或者說,經濟事實是馬克思發(fā)動哲學革命,進行理論清算和問題總結的關鍵基礎?;谶@一基礎,他給哲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賦予了新的結論:
在哲學上,馬克思的結論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其主要成果就是社會基本矛盾理論。馬克思坦陳,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fā)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因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雙向作用機制就成為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我們必須從這個動力機制的各個層面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出發(fā)去研究社會發(fā)展的方位、社會運行的特點、社會矛盾的狀況和社會治理的辦法,這個原理對于分析人類歷史的一般過程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命運都適用,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在經濟學上,馬克思的結論主要體現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其成果主要是剩余價值規(guī)律。恩格斯曾經指出,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進行經濟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它杜絕了對資本主義乃至于對全部人類歷史的主觀想象。馬克思的分析表明,資本不是物,而是一種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的實質是維護經濟私有及其政治剝削,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作為生產關系存在和發(fā)生作用的內在機制,這一機制通過被資本驅使的剩余勞動得到展開和完成。正是因此,馬克思透過商品的兩重性看到了勞動的兩重性,尤其是剩余勞動的發(fā)現使馬克思所困惑的“物質利益的難題”找到了最終答案。歐洲工人運動失敗之后,馬克思之所以回到大英博物館專心研究經濟學,就是因為他發(fā)現單純地進行政治革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訴諸經濟解放或者說將經濟解放與政治解放結合起來,共產主義運動才能獲得理論和實際的雙重效用。
綜上,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中所蘊含的問題意識、分析方法和基本結論,對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