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種高境界的修為。自己修煉好了,方可以身示范;自己修煉不到家,不可能服人
《易經(jīng)》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每個人都想發(fā)展、想進步,但要做到自強,首先要學會自律。自律,就是儒家經(jīng)典《大學》里講的“知止而后有定”。只有“知止”的人,才能產(chǎn)生強大的定力。自律是一種文化自覺,只有達到這個層次,自律才能形成習慣;只有形成習慣,自律才能伴隨終生,在自己身上根深蒂固,使自己行止有度。
自律是一種高境界的修為。自己修煉好了,方可以身示范;自己修煉不到家,不可能服人。自律功夫到家的人,才能成為萬眾敬仰的人。周恩來從年輕時就嚴格自律,自我修煉、自我完善相伴終生。正如他自己講的,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南開中學的走廊里,有一塊木匾上刻著“容止格言”: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紐必結(jié),頭容正,胸容寬,背容直,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靜,宜莊。周恩來嚴格對照,規(guī)范言行。他在南開中學時寫過一副自勉自律的對聯(lián):“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周總理幾十年革命生涯,時時處處都在按照這副對聯(lián)的要求修煉自己,生前得到萬民愛戴,身后受到世人追懷。
自律是一種取勝之道。古人講:“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毛澤東一生嗜煙,但在重慶談判期間,他面對蔣介石一根煙都沒有抽。這個舉動讓蔣介石驚嘆。他私下里對秘書陳布雷講,毛澤東這個人不可輕視,他知道我不吸煙后,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一支煙可以看出毛澤東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充分說明“自律者勝,自勝者強”。
自律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道德支配下的自律,是最高層次的自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把立德排在“三不朽”之首,也就是《左傳》中講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哲學家馮友蘭講,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超越了自然境界,正在努力由功利境界跨向道德境界。能夠跨入道德境界的人,就是能自律的人,就達到了“有品德”的標準。
自律的境界,就是品德的彰顯。居里夫人是一個嚴格自律的人,她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卻過著貧寒的生活。她把價值100萬金法郎的鐳贈給了實驗室,美國人為她募捐了一克鐳,由總統(tǒng)親自頒發(fā)捐贈證書。她卻當場修改了捐贈內(nèi)容,確保這一克鐳始終用于科學研究,而不是變成私人財產(chǎn)。1935年11月,愛因斯坦在居里夫人悼念大會上,懷著崇敬心情致了悼詞。他的600多字悼詞中,只有30多個字是講居里夫人的科學貢獻,其余篇幅都是贊揚她的高尚品德。愛因斯坦說:“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身上,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慎獨是自律的至高境界,也是嚴格自律的集中表現(xiàn)。慎獨,就是在無人知曉的環(huán)境里、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能夠管住自己,嚴于律己。“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東漢時的楊震堪稱慎獨典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楊四知”的美名流傳千古。楊震的后人為紀念他“清白傳家”的美德,把他們的會館命名為“四知堂”?,F(xiàn)實中有些人缺乏慎獨的功夫,總感到“你知我知”便心存僥幸,卻忘記一個樸素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兩個人知道的事,就不是秘密。因此,在無人監(jiān)督的時候,只有真正具備慎獨的功力,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到循規(guī)蹈矩、依法履職、按章辦事,如此才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一個值得組織和群眾信任的好干部。
(作者單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