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指出,領導干部要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練就金剛不壞之身。真正有定力的人,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怎樣錘煉和保持強大定力?關鍵在有“知”。知者行之始,心有矩才能行有方、做有范。
知止。儒家經典《大學》開篇講:“知止而后有定。”知止,就是要明底線,知道做人做事該在哪里止步。習主席講:“古往今來,凡是成就大業(yè)的人,都是能夠管住自己的人。”有的人在潛規(guī)則面前,沒有選擇知止,而是突破底線、逾越“紅線”。有了第一步,內心的貪欲就像吸毒一樣,吸上第一口就產生致命的毒癮。保持定力,首先就要從不邁第一步、知止第一次做起,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光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必然會被繩之以法。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兩個人知道的事,就不是秘密”。
知恥。孟子講:“羞恥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來,“禮義廉恥”就被稱作“國之四維”。中華民族知恥的文化血脈,塑造了無數仁人志士,留下了一段段佳話。文天祥把變節(jié)投降視為奇恥大辱,寧愿選擇舍生取義,慷慨赴死,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句激勵世人,這就是孔子講的“知恥近乎勇”。知恥之人,才會立天地之正氣,塑造完美人格。有了知恥之心,才會清廉自守。知恥,關鍵要從正心修身做起,從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起,從思想源頭注入知恥的基因。有了知恥的靈魂,才會面對八面來風,雷打不動、刀槍不入。
知人。老子有“知人者智”之說,知人是一種智慧,也是一門學問。考察一個人的境界,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交友之道,是要以一雙慧眼識人,親善君子,遠離小人。有的領導干部熱衷與地方老板交往,甚至與勢利小人為友,一步一步被一些別有用心者“圍獵”,一點一點被套牢,最終栽在那些自以為最親密、最信任的人手里,教訓可謂深刻。所以,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凈化朋友圈,多交人民群眾,不交那些酒肉朋友和勢利小人,堅持交往有原則講黨性,不搞拉拉扯扯、勾肩搭背,讓自己真正有一片山清水秀的交友天地。
知足。欲望就像一個無底洞,欲壑難填,禍在其中。所以古人講,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有的領導干部從農家子弟成長起來,本應常念初心,卻忘記了出發(fā)的理由,結果職務上去了,靈魂墮落了,貪欲之火愈燒愈旺,最終走上了不歸路,其背后的“魔鬼”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必然導致心理失衡、行為失范、人生失足。其實,知足者不僅常樂,還能夠堅守正道、行穩(wěn)致遠,正所謂“無欲則剛,寡欲則安”。
知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沒有黨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就沒有一名領導干部的成長進步。所以,牢記組織囑托,踐行黨的宗旨,不謀私利、全心全意為黨工作,是領導干部的本分和職責。不知恩、不感恩,必然導致極端個人主義膨脹,把追求成長進步異化為不擇手段的爭名奪利,使自己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最終跌入罪惡的深淵。知恩,關鍵要明曉“我是誰”“為了誰”,弄清個人成長進步的源頭。有了這份清醒,才能放低身段,內斂自省,嚴格自律,把知恩化作為黨分憂、為民盡責、忠誠報國之舉,做一個大寫的人。
知法。法是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知法才能知敬畏。有的領導干部心中無法,內心潛規(guī)則的影子揮之不去,黨的十八大之后仍然頂風違紀違法,最終難逃黨紀國法的制裁。這些反面教材警示我們,心存敬畏,才能不越雷池;警鐘長鳴,才能警笛不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才能避免把人關進牢獄的籠子。領導干部帶頭知法守法,干干凈凈干事,規(guī)規(guī)矩矩用權,就能帶動官兵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讓個人在純凈生態(tài)下成長進步,讓部隊建設在法治軌道健康運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