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這一點特別重要。任何一個偉大民族,一定有自己安心的方式。如果一個民族的信仰或精神家園出了問題,或者說一個民族如果不能安心,他的信仰是空的,他的心靈世界是空虛的,這個民族不會實現(xiàn)持久發(fā)展。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什么叫共有?共有就是13億多中華民族兒女的最大公約數(shù)。不管你是哪個民族,不管你是黨員干部還是最普通的群眾,也不管你是哪個階層的,你是中國人,你就應該認同和熱愛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不分民族、不分階層、不分職業(yè),共同認同的,這就叫共有的精神家園。
我們這個民族在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時候,我們的向心力、凝聚力,我們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靠什么?靠中華文化的認同。中華文化的認同不僅建構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而且正是在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過程中,我們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生命力它才得以體現(xiàn)出來。2014年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時習近平說,“(中華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滋養(yǎng)。”
2016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fā)展、飽受挫折而不斷地欲火重生,都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有力支撐。中華文化以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nèi)心伸出的自信和自豪。我們憑什么自信和自豪?因為四五千年以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累積所賦予我們的巨大的財富,精神財富、智慧財富,足以讓我們自信和自豪。所以,我們的自信和自豪是奠基在幾千年歷史文化累積之上的。
四、國學對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滋養(yǎng)
如果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像座大廈,那么國學思想就是這座大廈基礎的一部分,根脈的一部分。在習近平思想的大廈里,起重要支撐和滋養(yǎng)作用的是國學。
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他說中華文化對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來講,是根基。習近平的思想好比一座大廈,那么,它的根基是中華文化。
2014年10月13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說,“對古代的成功經(jīng)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tài)度,(出自孔子‘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rsquo;。)牢記歷史經(jīng)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提供有益借鑒。”一句話,我們今天現(xiàn)代化的社會治理,要從中華文化的智慧中吸取營養(yǎng),叫做“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而且要牢記歷史經(jīng)驗、歷史教訓,從中華文化的智慧,為我們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么幾句話:中華文化是我們最獨特的優(yōu)勢,這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從有文字記載的那一天起,中華歷史的累積就沒有中斷過,這個豐富的思想和智慧的寶庫,是中國人所獨有。這就是中華文化是最獨特的優(yōu)勢,是奠基于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底蘊,我們對自己的發(fā)展要充滿信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