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今 (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聽古今 (2)

古人以史比鏡,或冠以資治。歷史好像一座孽鏡臺,能給我們照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誰創(chuàng)下千秋基業(yè),惠及子孫后代;誰犯下深重罪孽,殃及后代子孫。它也像醫(yī)案,在這本總賬上,記著國民的疾病與健康、癥候與結(jié)果。人們看了未必找得出方劑,可以去病除根,但至少總可以自肅自戒,警惕不要再犯同樣的病。再好一點,從這里看出些衛(wèi)生保健的方法來,也說不定。歷史又像是路標,它立在民族前行的無限行程的路旁,一方面記錄經(jīng)過的里數(shù),一方面指給我們:這里是連續(xù)的轉(zhuǎn)彎,需要減速并謹慎駕駛;那里是平坦的大道,但也不能太快,防止平路有傾險。

明代史學家王夫之說:“所貴乎史者,述往以為來者師也。”國外的史學家也說,歷史的用處,是在警告我們不要再如此。這些話,都說得很對,也說得很好。我們讀歷史,知道一點過去的事情,看看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從而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古人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我們平常也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正是同一個意思。

明代的何良俊,任翰林院官員時,到南京首謁名臣雙江先生。先生問:“別來二十年,做得甚么功夫?”何對曰:“二十年惟閉門讀書,雖二十一代全史,亦皆涉獵兩遍。”不料先生說:“汝吳下士人,凡有資質(zhì)者,皆把精神費在這個上。”言下之意頗不以為然。何聽了也不大痛快,在他的筆記里寫道:“夫三代而下,以至于今,越歷既久,凡古人已行之事,何所不有?若遇事變,取古人成跡,斟酌損益,庶有依據(jù)”,如果師心自用,一遇變故,則茫無所措,遂至于率意定方,誤投藥劑,“非但無救于病,其人遂成沉痼矣”!何良俊重歷史,這番話,說得其實是盡情理、有道理的。

明末著名思想家顧炎武,也在其代表作《日知錄》里感慨:“固有不識經(jīng)術、不通古今,而自命為文人者矣。”在他看來,文人的“華而不實”與“無足觀”,都是“不通古今”的結(jié)果。在這位學問家眼里,這樣的人是算不上真正的文人的。

古今類似于歷史,但與歷史中的正史還稍有區(qū)別。所不同者:正史好像人家祖先的神像,畫得特別莊嚴一些,從這上面可以看出子孫的面影;古今則更有意思,那是行樂圖小照之流,更充足地保存真相,往往令觀者拍案叫絕,嘆遺傳之神妙。

責任編輯:李天翼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