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有68000件文房四寶、紙墨筆硯,數(shù)量很大。生活用具類藏品,主要是內(nèi)廷里面帝后生活中使用過的東西,可謂無奇不有。比如其中有很多孩子的玩具,還有很多當時的食品,如普洱茶、中藥等。故宮博物院一共收藏了6200件明清家具,包含很多紫檀、黃花梨等材質(zhì)的家具,極為珍貴。
在我們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外國文物很少,但是故宮博物院是個例外。近500年的文化交流,特別是使臣納貢,積累下上萬件的外國文物。比如西洋鐘表,世界上收藏18世紀的西洋鐘表數(shù)量最多、品質(zhì)最好的博物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有2200件大型西洋鐘表。
故宮博物院收藏宗教文物42000件,80%都是藏傳佛教的文物,其中有23000件佛造像、7000件祭法器、2000件唐卡。太和殿前盛典、慶典使用的儀仗、中和韶樂等數(shù)量很大,故宮收藏的武備儀仗共33000件。帝后璽印,一共有5060枚,其中最大的一枚就是乾隆皇帝85歲退位時刻了一方和田玉的印,非常重,一個人都搬不動。
有文字的文物比沒有文字的更珍貴,因此故宮博物院所藏的33000件銘刻是非常重要的一類文物,其中有10面石鼓可謂國寶中的國寶。我們有23000片出土于安陽的甲骨,還需要6年的工作才能全部翻譯和記錄。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600000件古籍文獻。
今天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每年還在增加,我們也仍然在征集、匯聚,有一定的收藏原則。比如,因為種種原因從清宮流失出去的文物尤為珍貴,故宮博物院歡迎大家主動捐贈,重要的文物可以出資購藏。故宮買的第一件文物是北宋張先《十詠圖》,當年花了1.2萬元從民間購買。《出師頌》當時有爭議,國家不能出錢,故宮請啟功、徐邦達、朱家溍和傅熹年等幾位老先生掌眼,從自有資金里拿出2800萬元購藏了?!堆猩姐憽肥菃⒐ο壬鷺O力推薦購買的,當時日本藏家拿出來拍賣,幾位老先生商量了一下,認為3000萬元以下可以買,我們談判很辛苦,最終2999萬元買下來的。我跟啟先生報喜時說,北京建一公里地鐵大概能買20件《研山銘》,啟先生說地鐵什么時候都能造,但《研山銘》要被外國的博物館買走了就永遠回不來了。
但我們也不是什么都收,如果是當代藝術家,要想捐贈故宮還是比較難的。我們定了三條,第一是世界著名的大師;第二捐贈的是代表作;第三捐贈不超過10件。我們希望五百年以后,一千年以后,故宮的文物藏品仍然是個倒金字塔。這也符合博物館協(xié)會的號召,一座博物館不能過度購買文物藏品,要為其他博物館留有余地。在這方面我們也有體會,比如揚州八怪要在故宮展出很困難,但揚州的博物館就很需要,揚州博物館只有130多件,老展出就不新鮮,而故宮有1800多件,20世紀50年代在市場上有多少買多少。比如明四家都是蘇州人,蘇州博物館辦明四家展,本館的唐伯虎只有7件,仇英一件都沒有,而故宮明四家加起來630件,這些藏品就要通過合作辦展讓更多的人看到。
2013年年初,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目錄向社會公布。國際博協(xié)主席曾說,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這取決于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總數(shù)和觀眾人數(shù)。五大博物館中,還有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國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
二、做好文物建筑修繕工程和環(huán)境整治工作
故宮古建筑整體修繕保護工程為期18年,目前已經(jīng)進行了15年,每年都有新的建筑區(qū)域修繕完成,并逐步對觀眾開放。比如慈寧宮、壽康宮、慈寧宮花園所在的西部區(qū)域修繕完成后,2015年正式對觀眾全面開放。
今天的文物建筑修繕工程是一項科學的工作,要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不改變文物原狀,還要進行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所以要格外小心、格外細致。目前修繕工作進入了建筑非常密集的東西路和寧壽宮花園,公眾叫做“乾隆花園”,其實是面積不大的一塊地方。160米長、48米寬,共分為四進院落,第三、四進院從來沒有開放過,這里亭臺樓閣假山林立,文物景觀比較密集。故宮博物院計劃在2019年前后,把修繕好的整個乾隆花園向公眾開放。修繕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都要公開出版修繕的報告,每一個傳統(tǒng)的工藝都要用原材料、原技術進行修復,從墻上摘下的牌匾、楹聯(lián)等都要準確定位,回歸原處。其中最后一進院落的倦勤齋現(xiàn)在已經(jīng)修繕好了,但是修繕的過程卻極具挑戰(zhàn),比如地面是蘇州產(chǎn)的金磚,梁架整體是紫檀木的,繡品也是蘇州產(chǎn)的夾絲雙面繡;100多扇窗戶,其中一些窗戶、梁架上鑲嵌著和田玉。屋內(nèi)還有一幅通景畫,畫著開滿花的紫藤架。在對它進行修復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幅通景畫所用的背紙是用桑樹皮制作的一種手工桑皮紙,為了找到相同工藝水平的紙,專家多次到各地尋訪,最后在安徽找到制作手工桑皮紙的技藝傳承人,經(jīng)過上百次的試驗才研發(fā)成功,然后用于這幅通景畫的修復中。雖然目前觀眾還不能進到室內(nèi)參觀,但是其修復技術、工藝很好地保留下來,可以讓后人了解和傳承,這就是今天修繕工作秉持的原則,為未來而保護今天。
要辦更多更好的展覽,就要修更多更好的宮殿和文物。以養(yǎng)心殿為例。自雍正皇帝后,八位皇帝在這里居住,殿內(nèi)有1980件皇帝身邊的文物,都是故宮頂級的,從未離開過養(yǎng)心殿,亟待修繕。可是往年觀眾的參觀都只能隔著玻璃窗,不得入內(nèi)。特別是到了冬天,觀眾在窗上哈一口氣,再用手一抹,我們看著真心痛,這不叫博物館。過去一年半就能修完的養(yǎng)心殿,現(xiàn)在要花四年半才能修完。這一次養(yǎng)心殿修復,故宮邀請各個部門的學者先花兩年時間進行研究,學者們共上報了36個科研課題,最后經(jīng)過學術委員會的審定,確定了其中的33個。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勘察,找到每一個文物的病害,再開始進行修繕。
故宮有一位漆器師傅,幾個月的時間里我總見他在修同一件器物,忍不住問他到底要修多久?師傅回答說,七個月。因為在北京只有伏天里一天可以刷兩道漆,平常的日子里一天只能刷一道,而這件器物一定要刷滿120道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