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對自己著述的評價(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文章千古事——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對自己著述的評價(3)

“《實踐論》那篇文章好”

1956年3月14日,毛澤東會見并宴請越南勞動黨總書記長征、印尼共產(chǎn)黨總書記艾地。長征談起毛澤東的著作,毛澤東表示,他對《實踐論》“是比較滿意的,《矛盾論》就并不很滿意”。這個評價,他后來始終堅持。1965年1月9日會見美國記者斯諾,斯諾說到他在日內(nèi)瓦參加了一次“北京問題專家”的學術(shù)會議,其中辯論的一個問題是,《矛盾論》是不是對馬列主義作出了新的貢獻。毛澤東接過話頭回答:“其實,《矛盾論》不如《實踐論》那篇文章好?!秾嵺`論》是講認識過程,說明人的認識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又向什么地方去。”

在毛澤東心目中,哲學在一切學問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領(lǐng)域的著述不過是中國革命過程中一些具體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具體政策的表達,是根據(jù)哲學觀點結(jié)合實際的運用。他明確講過,“沒有哲學家頭腦的作家,要寫出好的經(jīng)濟學來是不可能的。馬克思能夠?qū)懗觥顿Y本論》,列寧能夠?qū)懗觥兜蹏髁x論》,因為他們同時是哲學家,有哲學家的頭腦,有辯證法這個武器。”這樣一來,似乎只有寫出有創(chuàng)見的哲學論著,才能顯出理論上的貢獻和卓越,才能實現(xiàn)精神世界的飛躍和滿足。

毛澤東對哲學有很深刻的研究和深切的運用。長征到陜北后,他開始總結(jié)土地革命時期“左”傾路線錯誤,但總體上,他不糾纏于一些事件的是是非非,而是告誡人們,犯錯誤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經(jīng)驗,而是思想方法不對頭。為紓解當時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疙瘩,他在1937年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一下子牽住了提高認識水平、促進思想轉(zhuǎn)變的“牛鼻子”,起到一通百通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在自己所有的著述中,毛澤東比較看重哲學“兩論”,并認為《實踐論》最好,原因或許在于,作為哲學家,他特別看重自己的論著在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貢獻。    

毛澤東評判其哲學論著,內(nèi)心有一個參照。馬列“老祖宗”都是哲學大家,在他們面前,他從不造次。1961年12月5日會見委內(nèi)瑞拉外賓,對方談到自己家里掛了馬克思、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畫像,毛澤東說:“我的畫像不值得掛。馬克思寫過《資本論》,恩格斯寫過《反杜林論》,列寧寫過《談?wù)勣q證法問題》,他們的畫像是應(yīng)該掛的。”當然,他也并非覺得自己在哲學上對馬克思主義完全沒有貢獻。1965年1月14日,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馬克思講了自由是必然的認識和世界的改造,說從來的哲學家是各式各樣地說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我抓住了這句話,講了兩個認識過程,改造過程(按:指《實踐論》)。單講自由是必然的認識就自由了?沒有實踐證明嘛,必須在實踐中證明。”把《實踐論》放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發(fā)展史上來衡量,毛澤東認為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至于講辯證法的《矛盾論》,他覺得超過前人的地方不明顯。

“經(jīng)過反復(fù)修改,才把意思表達得比較準確”

毛澤東說過,對自己發(fā)表過的東西,“完全滿意的很少”。這透露的似乎是文章之外的心緒。實際上,他滿意的舊作并不在少數(shù)。諸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等等,新中國成立后他屢屢談及撰寫這些論著的背景及其發(fā)揮的作用。就是對一些沒有收入《毛選》的文章,他也時常眷顧。1961年初,新發(fā)現(xiàn)寫于1930年的一篇題為《調(diào)查工作》的文章,毛澤東如獲至寶,“這篇文章我是喜歡的”,“過去到處找,找不到,像丟了小孩子一樣”。1964年,他把《調(diào)查工作》編入《毛澤東著作選讀》,題目改為《反對本本主義》。1965年,毛澤東還重讀同樣未收入《毛選》的《長岡鄉(xiāng)調(diào)查》,并在上面批注:“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dǎo),盲目的必然性往往是自由的祖宗。”對這些舊著,他不僅滿意,而且繼續(xù)從中汲取對現(xiàn)實有用的思想資源。

重要文稿公開發(fā)表前,毛澤東都要反復(fù)修改,哪怕是過去已經(jīng)公開過的,他也決不草率印行。在主持編輯《毛選》的過程中,毛澤東不僅親自選稿和確定篇目,對大部分文章進行精心修改,還具體地做詞句數(shù)字、標點符號的校訂工作,動手為部分文章撰寫題解和注釋。有的文章他重新擬定標題,比如,第一卷中的《中國的紅色政權(quán)為什么能夠存在?》,原題為《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wù)》,改后的標題,一下子把文章主題拎出來了。他發(fā)表舊作時,既希望有“立此存照”的文獻價值,又追求適應(yīng)現(xiàn)實需求的思想價值。為此,毛澤東甚至說,“有些東西應(yīng)該修改,比如第二次出版,應(yīng)該有所修改,第三次出版,又應(yīng)有所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毛澤東坦承,他的某些代表作的核心觀點實際上是在修改過程中才逐漸成形的。1956年3月14日,他對長征和艾地說:“《新民主主義論》初稿寫到一半時,中國近百年歷史前八十年是一個階段、后二十年是一個階段的看法,才逐漸明確起來,因此重新寫起,經(jīng)過反復(fù)修改才定了稿。”艾地聽了感到驚訝:“印尼有許多同志認為毛主席思想成熟,寫文章一定是一氣呵成,不必修改。”毛澤東說,“那樣的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我們頭腦、思想對客觀實際的反映,是一個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確到更明確、不深入到更深入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同時還要隨著客觀實際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寫《新民主主義論》時,許多東西在起初是不明確的,在寫的過程中才逐漸明確起來,而且經(jīng)過反復(fù)修改,才把意思表達得比較準確”。這些話揭示了文章寫作和修改的真實規(guī)律,是文章大家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深切體會。說完,毛澤東還補充一句,“過去寫的文章,很多現(xiàn)在并不滿意”,大概也是指還沒有修改到位的意思。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