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也是一種重要的洗滌用品,皂角學名皂莢,十分堅韌,搗碎可以用來洗滌衣物。南宋時都城臨安(今杭州)街市上有一種橘子大小、用皂莢粉做成的圓團,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了它的名字“肥皂團”。肥皂團放入水中,能發(fā)泡去污。后來,從西方傳入的和它功效相似的洗滌劑,就也叫“肥皂”了。
老輩人說的“胰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南北朝時,賈思勰已經(jīng)提到用豬胰去垢。唐代“藥圣”孫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一個配方:用洗凈的豬胰,研磨成粉狀,加豆粉香料做成顆粒。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后來人們又把胰子和香堿合在一起,做成湯圓大的團,如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3
機械洗衣受“大海洗衣”啟發(fā)
要想將衣服洗干凈需要水、攪動和表面活性劑?;覊m粘在纖維上,用水沖是可以沖洗干凈的,但為了清理掉衣領上的一圈圈黃漬,你需要用表面活性劑去對付它。表面活性劑是一種化合物,構成它的分子有點像極微的磁粒。這種“磁粒”分子的一極吸引灰塵,另一極被水吸引。喜吸塵的一極吸住衣物的油液,喜歡水的一極使油從棉織物上松開,并使之懸浮起來,然后使勁一搓,灰塵、油液就被洗掉了。
有了水和草木灰等表面活性劑,人們的衣服洗得干凈多了,但是無論是用搗衣杵還是用手搓,洗衣服都很辛苦。有沒有省力氣的洗衣方式呢?有。
在大海航行中,水手們洗衣服就很省力氣,他們把臟衣物塞進一個布包中,用繩子一端系在船上,布包則扔進大海中,航行途中讓海水攪動、拍打衣服,衣服就洗好了。受到“大海洗衣”的啟發(fā),1677年有人發(fā)明了一種洗衣裝置,通過一個由輪子和圓筒組成的裝置去擠壓水流,模仿大海洗衣的效果。這個裝置就是現(xiàn)代洗衣機械的雛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