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帶一路”的發(fā)展進度和成果大大超出預期
2013年9月7號,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fā)表演講的時候,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它的基本內涵是形成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qū)域合作局面。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fā)表演講的時候又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概念。習主席在這次演講中指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fā)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的“一帶一路”概念提出以來,已經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其發(fā)展進度和實際成果大大超過了預期。
我們回顧一下,“一帶一路”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其實最早提出“一帶一路”的不是中國,我們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聯(lián)合國、俄羅斯、日本、美國等相繼提出絲綢之路復興計劃的構想。20世紀80年代,聯(lián)合國計劃開發(fā)署設計了泛歐亞鐵路計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搞了絲綢之路國際考察活動。哈薩克斯坦也提出了“一帶一路”復興計劃,俄羅斯提出過“鋼鐵絲綢之路”,日本前首相橋本龍?zhí)稍谏蟼€世紀90年代也提出了“絲綢之路外交”的概念,韓國提出過“歐亞倡議”。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日本和韓國正在積極謀求參與“一帶一路”申遺,他們自稱絲綢之路的終點。人們特別關注的是,201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鑒于奧巴馬政府急于從阿富汗撤軍脫身,提出了一個“商品北上,能源南下”的新絲綢之路戰(zhàn)略。但是,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之前,這些絲綢之路的計劃大都停留在設想階段,最后都不了了之。而只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是真正的戰(zhàn)略構想,說到做到,積極推進,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而且也是中國全方位開放的集中體現(xiàn),而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強國之路,也適合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發(fā)展。目前,互聯(lián)共贏局面良好,“一帶一路”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有這么幾個方面: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一帶一路”已經寫進了聯(lián)合國決議,而且得到了多個國際機制的支撐?,F(xiàn)在已經存在的有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亞信會議(CICA)、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中阿合作論壇、大湄公河次區(qū)域(GMS)經濟合作等,通過這些機制與相關國家和地區(qū)溝通,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q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2017年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招待會上提到了提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水平這個問題。他說,中國將“愿意提升瀾湄合作的水平,我們將加快完成45個已經確定的早期收獲項目,啟動瀾湄合作專項基金申報”。此外,3月10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秘書處”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是“一帶一路”進程的一個重大成果。
其次,戰(zhàn)略對接成果豐富,沿線國家正在實現(xiàn)互利共贏。如今,中國已經與50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xié)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初步形成了覆蓋亞、非、歐的布局,而且中國還與法國、比利時等發(fā)達國家還簽署了共同開發(fā)第三方市場的協(xié)議。2016年11月,中國和法國又決定將共同設立海外投資基金,投資海外項目。這不僅幫助一些沿線國家建立獨立的工業(yè)體系,還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shù)氐木蜆I(yè)壓力。迄今為止,中國企業(yè)已經在沿線的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qū),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增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yè)崗位。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
再次,產能合作給相關國家和人民以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2016年8月份習主席在“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一帶一路”要讓有關國家不斷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自2013年“一帶一路”提出以來,中國特別重視產能合作,如今產能合作已經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實現(xiàn)形式。2014年中國就和哈薩克斯坦開始討論合作的問題,“一帶一路”和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開始對接,其重點就是能源、制造業(yè)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中哈產能合作實際上是打造了“一帶一路”背景下產能合作的窗口和樣板。中哈產能合作也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產能合作產生了溢出效應,輻射并影響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
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的鵬盛工業(yè)園就是產能合作的典型案例。烏茲別克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工業(yè)生產能力卻相對薄弱。鵬盛工業(yè)園主要利用烏茲別克的勞動力資源和能源等優(yōu)勢,主要生產瓷磚、水龍頭、手機、皮鞋等人們日常需要的生活用品。這個工業(yè)園區(qū)創(chuàng)造了1300多個就業(yè)崗位,也給錫爾河州提供了20%的稅收。
第四,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持續(xù)增加。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金融不景氣,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都呈下降趨勢,而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卻呈上升趨勢。美國《華爾街日報》2017年2月10日消息,代表超500家世界大型銀行、對沖基金以及其他金融公司的IIF(The 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 Finance,國際金融研究所)表示,2016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額達3860億美元,相較于三年前下降了30%,達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而我國商務部的網站數(shù)據顯示,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全年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961家境外企業(yè)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xiàn)投資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中國的對外投資和全球的對外投資呈相反的發(fā)展趨勢。而2016年,中國企業(y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是145.3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的合同額達到了1260.3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51.6%;完成營業(yè)額759.7億美元。
第五,亞投行成為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融資機構。亞投行成立一年多以來,做了大量細致扎實的工作,樹立了專業(yè)、高效、廉潔的風范,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亞投行雖然不能等同于“一帶一路”的銀行,但是它的投資和“一帶一路”是有重合之處的,而且為“一帶一路”的互聯(lián)互通提供了大量的融資支持。亞投行首批四個項目中,第一個項目是孟加拉國境內的電力配送升級和擴容的項目,這個項目是亞投行自己來做的;剩下三個項目都是亞投行和其他國際融資機構合作的。比如說,第二個項目就是與世行聯(lián)合融資的、位于印度尼西亞的國家貧民窟升級項目。這既是基礎建設項目,也是民生項目;第三個項目是與亞開行和英國貿易發(fā)展部聯(lián)合融資的、位于巴基斯坦境內、連接旁遮普省的紹爾果德與哈內瓦爾的M-4高速公路項目;第四個項目是與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合作的、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內、連接該國首都杜尚別與該國和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的一條公路項目。關于這四個項目,亞投行提供的貸款總額為5.09億美元,約合34億元人民幣。
但是“一帶一路”也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一帶一路”需要文化支撐。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一帶一路”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對“一帶一路”的推進是相當重要的。所以“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先行,一定要得到沿線國家和人民的認可。 “一帶一路”作為一個跨越時空的構想,它本身就含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抉擇,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創(chuàng)造新契機,將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明交流與互鑒,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所以,必須構建“一帶一路”文化發(fā)展和文化交流的合作機制,打造“一帶一路”文化發(fā)展與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創(chuàng)新“一帶一路”文化發(fā)展與文化交流的產業(yè)模式。
第二,沿線國家需要建立“一帶一路”的聯(lián)系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利益訴求各異,都有合作愿望,但合作的要求卻不相同,所以我們必須把國家和國家之間區(qū)別開來,在此基礎上展開合作。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在“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上提出了六大經濟走廊,分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另外還有一些機制,比如說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6+1機制,中國和中東歐的16個國家是16+1機制,實際上我們還要考慮中國分別和16個國家的1+1機制。中國在互聯(lián)互通方面做了很多,比如說匈牙利到塞爾維亞鐵路項目。2016年年底我去了孟加拉國,切身感受了孟加拉國和中國合作的潛力,但也感覺到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在互聯(lián)互通上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還要進行深層次的溝通。
第三,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fā)起國,必須重視發(fā)揮智庫的作用?,F(xiàn)在有很多“一帶一路”的智庫,而且每年年底都會進行評價。但是,我們看到實際很多學者主要是在書齋里面研究“一帶一路”。從學理上研究“一帶一路”這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不去“用腳”去研究“一帶一路”,我們了解的和感受的是不一樣的,學理上也是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
2016年,我走了很多國家,也感受到我以前寫的文章與現(xiàn)在的“一帶一路”的發(fā)展實際還是有落差的。而且即使我們到了當?shù)?,簡單走幾天,也是走馬觀花。所以,我有一個看法,也是我的提議,就是我們的智庫可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甚至聘用當?shù)厝瞬?,與當?shù)卣献鳎拍芴岢鲇袃r值的建議才能使我們的“一帶一路”更加符合實際,能夠深入推進下去。
另外,“一帶一路”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風險。概括起來,中國企業(yè)參與“一帶一路”的風險,主要有六個方面:
第一個風險,部分國家政治與安全局勢不穩(wěn)定,面臨政治轉型且受外來勢力影響較大。比如,有些國家政權是選舉政治,而這個選舉政治又不太規(guī)范,一個政黨上臺之后就會推翻前一個政黨執(zhí)政時期的一些合作項目,最典型的就是中國在斯里蘭卡的項目??苽惼赂郾恍碌乃估锾m卡政府曾經推翻,雖然后來又重新同意了這個項目,但其中耽誤了很長時間。
第二個風險,雖然某些國家國內局勢總體穩(wěn)定,但中央政權難以控制一些地區(qū)局勢。比如說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協(xié)調很好,但是一些地方部落對中巴經濟走廊有不同的看法,雖然他們支持中巴經濟走廊,但在具體項目上有自己的訴求的。另外,還有緬甸的北部民族地方武等問題都均威脅著中國的投資。
第三個風險,某些國家有著大國復興的夢想而且民族主義傾向嚴重,雖然政府愿意接受中國投資,但民間對中國投資有反感情緒,如印度、越南等國家。
第四個風險,中國投資主要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投資金額大,周期長,對未來預測和把控難度相當大。
第五個風險,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的影響不可低估,對一些國家的內部政治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帶來消極影響,導致投資環(huán)境惡化。
第六個風險,法律風險和國內腐敗問題影響經濟合作。一些沿線國家法律制度還不完善不健全,特別是沒有和國際接軌,規(guī)則意識薄弱,監(jiān)管機制缺失,勞資關系復雜,有些政府相關部門存在著權力尋租現(xiàn)象,所以在這些國家投資存在不確定性。就中國自身而言,還要防止中國企業(yè)之間的惡性競爭,而要鼓勵中國企業(yè)形成聯(lián)合共進的競爭態(tài)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