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
談起陶淵明,人們首先會想到,他是一個隱士。在魏晉以至很長的一段時期,他的社會地位并不高,無非是因為他平淡自然的詩詞風格與時代、風尚不相符合。在當時那種崇尚華麗壯美的詩風之下,陶潛就顯得格格不入了。他出生于一個衰落的世家,父親早逝。家貧,做過幾年官,卻因“質(zhì)性自然”,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而解綬去職,過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留下了不少流傳至今的田園詩歌。
說來有趣,他活著的時候無人問津,斗轉星移,多少個朝代變更后,他竟開始為人稱道起來。這樣巨大的轉變,其實應該歸功于時代文化氛圍的濃郁,文人的美學境界大大提高,才使得陶淵明的詩歌炙手可熱。“公論久而后定,何處更得此人”,陶淵明經(jīng)過了時間浪潮的檢驗,終于蛻成一顆閃耀的明珠,他的作品,也終于能與“知己”久別重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