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前研究美學(xué)上的欣賞與創(chuàng)造問題,得到一個和常識不相同的的結(jié)論,就是:欣賞與創(chuàng)造根本難分,每人所欣賞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靈中能提出多少“與”它,物我之中有一種生命的交流,深人所見于物者深,淺人所見于物者淺?,F(xiàn)在我思索這比較實際的交友問題,覺得它與欣賞藝術(shù)自然的道理頗可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得到什么樣的朋友。人類心靈常交感迥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會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與”如何。“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愛你敬你,就顯得你自己虧缺,你不必責(zé)人,先須返求諸已。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謂“同心”是指性靈同在一個水準(zhǔn)上。如果你我在性靈上有高低,我高就須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樣水準(zhǔn);你高也是如此,否則友誼就難成立。朋友往往是測量自己的一種最精確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個好朋友,就決不能希望得到一個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須先是一個好人。我很相信柏拉圖的“惡人不能有朋友”的那一句話。惡人可以做好朋友時,他在他方面盡管是壞,在能為好朋友一點上就可證明他還有人性,還不是一個絕對的惡人。說來說去,“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那句老話還是真的,何以交友的道理在此,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交友和一般行為一樣,我們應(yīng)該常牢記在心的是“責(zé)己宜嚴(yán),責(zé)人宜寬”。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