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如何解說人與宇宙關系?莊子用蝸牛角作喻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先秦儒道如何解說人與宇宙關系?莊子用蝸牛角作喻

對于人與宇宙的關系,在現(xiàn)代科學語境里,其畫面是很清晰的。在浩瀚無邊的宇宙面前,人類實在太渺小了,據說直徑長達幾百億乃至幾千億光年,哪怕飛船達到光速,也無法窮盡宇宙的邊緣。想一想這個都覺得累,連對比的勇氣都沒有了。

而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先秦時代,人與宇宙的對比是怎樣的呢?關系又是如何的呢?關于這一點,儒家的說法并不多,在儒家的眼中,宇宙更多的是人類情懷的一個載體,而在道家的眼里,宇宙多少還是一個物質的存在。我們借助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大綱》,看看老子和莊子的觀點。

莊子:一個蝸牛角可以容下一個國家

在莊子的眼中,世界有好幾重對比,首先是陸地和大海的對比。沒有航海經驗的他,一直認為陸地在大海的環(huán)繞當中,和大海相比,陸地很渺小,因此有古井邊的海龜跟井底之蛙說大海的故事。具體而言,莊子說:咱們中原地區(qū),和大海相比,就好像一粒米在倉庫里的地位,“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梯米之在大倉乎?”其實,在地球上,陸地占比三成,海洋占比七成,沒莊子說得這么夸張,但是莊子認為海洋比陸地大的觀點,倒是有道理的。這個觀點直接影響到后來的蘇軾,蘇軾在海南流放,他安慰自己說:海南是島,被大海環(huán)繞,而大宋所在,也是個大島,也被大海環(huán)繞。與現(xiàn)代地理觀念驚人地吻合。

接下來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莊子沒有航空經驗,也沒有觀測天體的經驗,然而他直覺到:人在宇宙當中,是極其渺小的,對比強烈到什么地步呢?“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我們人類在天地之間,就好像小小的石頭,小小的樹木跟一座大山相比,或者跟泰山相比。

暫停一下,莊周老師似乎說得有點保守,草木與大山的對比,根本沒有人與宇宙的對比那么懸殊,光太陽一顆恒星的大小就是地球的幾百萬倍,更不用說銀河系,總星系。然而,在天文探測毫無科學手段的當時,莊周老師能有這個聯(lián)想,已經達到人類想象的頂層了,還是得鼓勵一下。后來,莊周老師又來一比喻,說人在天地,就好像一根毛在馬身上,“不似毫末之在馬體乎?”這個想象力又稍微擴充了一點,更接近科學的對比。

責任編輯:李天翼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