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機關干部主動申請到基層鍛煉,原因是“工作太順手了,找不到當初的激情”,而另一位“老機關”在得知自己要換崗交流時,竟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一切都太順手了,調整工作又得從頭學。”“太順手”到底是好是壞?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法國前總統(tǒng)戴高樂曾經要求所屬人員,無論干得多么出色,也不能在自己身邊工作兩年以上。一位辦公室主任是他的老下級,不但工作勤勉,作風扎實,而且深得戴高樂本人賞識。然而,兩年期限一到,戴高樂并沒有搞什么例外,依然將他調離。理由是:第一,不讓自己適應工作人員,以免限制自己的思維;第二,不讓工作人員對自己過于適應,以免限制他們自身的發(fā)展。
從不適應到適應,從不順手到順手,是一個干部成長的臺階和標志。然而,長期在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里工作,對于技術干部來說,有利于積累經驗、重犁深耕;對指揮員來講,則容易導致經歷過于單一,產生職業(yè)懈怠,甚至會患上“熟視不睹泰山之形”的近視癥、“偏聽則暗”的失聰癥、按“老本本”辦事的守舊癥。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不好。對干部要教育,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
俗話說:滾動的石頭不長苔。干部交流,易地、易崗、易職,肯定有一個艱難適應、戰(zhàn)勝自我的過程。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業(yè)務、陌生的戰(zhàn)友,就像礪石一樣,容易形成倒逼之勢和挑戰(zhàn)之威。從順手到不順手,再從不順手到順手,本身就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可以豐富人生閱歷、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可以打開新思路、開辟新境界、交到新戰(zhàn)友。
每一筆經歷都是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軍上下更加注重在強軍實踐中培養(yǎng)鍛煉干部,更加重視干部的成長經歷。那種因為感覺“順手”,不愿意部屬挪動位置或拒絕換崗的干部越來越少。實踐證明,多崗鍛煉、多崗交流,不僅能使干部資源合理流動、科學配置,而且拓寬了聯(lián)合指揮人才的培養(yǎng)路子,加速了年輕干部的成長成才。
不離開一座山,就不能踏進另一座山。當你勇于告別“太順手”、走進“不順手”,一定會激發(fā)自己的潛力、釋放自己的活力,一定會在軍旅人生的拐彎處創(chuàng)造另一番精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