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人民幣加入SDR,中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如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拓寬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使用和交易,大力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人民幣加入SDR意義重大,將大大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序實現資本賬戶可兌換,深化國內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人民幣加入SDR及相關改革對于中國和世界都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對中國來說,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了新的動力,有利于促進國內改革開放;對世界來說,反映了國際金融體系正向更加合理、均衡和公平的方向發(fā)展,有助于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中國為人民幣加入SDR做了許多基礎工作
人民幣加入SDR不是一日之功。在前期,中國做了許多方面的基礎工作。
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率先恢復增長,金融體系相對穩(wěn)健,世界對使用人民幣的需求增加。中國順應市場需求,穩(wěn)步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2009年,中國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至完全開放境內外貿易結算。2011年,中國啟動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和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工作,便利了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的使用。為了便于機構投資者在境內外開展人民幣證券投資,中國積極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不斷豐富資本市場的投資工具。
逐步拓寬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使用和交易。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正逐步成為“廣泛使用”和“廣泛交易”的貨幣。根據IMF的最終審查報告,截至2014年,38個國家持有人民幣資產約合718億美元,占總外匯資產的1.1%,位于全球第7位;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國際銀行業(yè)負債約為4790億美元,占全球的1.8%,位于全球第5位;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國際債券余額約為760億美元,占全球的0.4%,位于全球第9位;2015年1—6月人民幣新發(fā)國際債券約280億美元,占全球的1%,位于全球第6位;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跨境支付占全球的1.1%,位于全球第8位;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貿易融資占全球的3.4%,位于全球第3位。與此同時,中國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和倫敦等離岸人民幣中心快速發(fā)展,人民幣在主要外匯市場交易量迅速增加。根據截至2015年4月底的地區(qū)和國家調查數據,人民幣在六個地區(qū)交易中心的交易規(guī)模已達日均2500億美元。
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一方面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允許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自由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并自由選擇代理,沒有投資額度和產品限制,滿足了其對沖人民幣利率風險的要求。并向上述三類機構開放了銀行間外匯市場,允許其自由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自由選擇代理人以及進行匯率風險對沖,外匯兌換不受額度限制。另一方面,進一步向境外私人機構投資者開放了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投資額度限制,債券市場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到目前為止,已有43家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27家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通過直接投資或代理的方式開展交易和投資。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