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對美國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基于他的親身感受和間接了解。相較于常人甚至其他名流,孫中山赴美次數(shù)更頻、涉獵的美國讀物更廣、熟悉美國的朋友更多。加之,受個人境遇以及時事環(huán)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形成了孫中山明顯不同于他人的美國觀。孫中山開展的革命運動與他的美國觀有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
孫中山熟諳美國政治文化,對美國政治的認知具有實用性
自由、平等歷來被認為是美國政治的核心,對此孫中山有深刻的認識。“革命是歐美傳進中國來的……歐美的革命思想是什么呢?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自由、平等。”“美國的日益強大,它的根本在于地方自治”。在孫中山對美國政治的認知中,他分別提到了自由、平等與自治。他準確抓住了美國式民主的精髓,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孫中山在《與梅喬林等的談話》中曾提到:“籌餉方法,各處不同。南洋籌餉,多為地方政府所限制,秘密而行。美國是自由之邦,籌餉公開,做事較為容易。”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夠看出,孫中山深諳美國政治之道:在美國,金錢在政治中的作用尤為明顯。金錢可以通過選舉轉(zhuǎn)化成政治力量,影響著候選人、政黨、政黨制定程序和政府政策。因此,因政治需要進行公開籌款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孫中山利用了這一點在美國開展行動,進行籌資,以此保證國內(nèi)革命活動的順利開展。實際上,孫中山對美國式民主的認知往往帶有較強的目的性。
孫中山認為,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共和政體的雛形。所以,民國初建,他任臨時大總統(tǒng),南京政府仿照美國,推行總統(tǒng)制。在他看來:“中國各大行省有如美利堅合眾國諸州,我們所需要的是一位治理眾人之事的總統(tǒng)。”1924年11月在黃埔軍官學(xué)校的告別講話中提到:“美國之所以富強,不是由于各邦之獨立自治,還是由于各邦聯(lián)合后的進化所成的一個統(tǒng)一國家。所以美國的富強,是各邦統(tǒng)一的結(jié)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結(jié)果。”在其革命的晚年,他對美國政治表現(xiàn)出的熱情仍然十分高漲。還有一例,明顯體現(xiàn)其美國認知實用性的特點,他說:“大小訴務(wù),仿歐美之法,立陪審人員,許律師代理,務(wù)為平允。不以殘刑致死,不以拷打取供。”他對清朝的嚴刑峻法尤為痛恨,寄希望實行歐美法律,以陪審團制保障人權(quán)。很顯然,孫中山了解美國,是為了中國,他希望用美國的制度來改造中國,早日實現(xiàn)民族復(fù)興。可見,孫中山富有實用主義色彩的美國觀對其一生的影響深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