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fēng)歌43-自信人生
有兩句古詩,世味酸咸誰自信,人生聲利古難全。是說人在江湖中,一生什么情況都能遇到。難保證一生都能充滿自信。聲即名,人一生名利難全部擁有。有名的未必有利,有利未必名聲好。一句說一生要一輩子自信非常困難,一生想名利雙收太難了。但是我們講的劉邦獨特,自信一生。他很雷人,雷人處正是一生自信。第一階段是反秦,二是滅項,三是鞏固政權(quán)。
先說反秦時,劉邦表現(xiàn)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沛縣起兵初,要選項一個人當(dāng)頭,蕭何曹參都不干,不敢干,怕被滅族,只有劉邦敢干,成了沛公。秦法律嚴酷,反秦必然滅族,劉邦敢挑頭。劉邦是因為膽大當(dāng)了頭,只對一半,還有一條是他自信。從起兵反秦第一天他就沒想到過失敗。所以他當(dāng)沛公不止是不怕,也是充滿自信的人生觀。這是一個典型。第二個例子是失利不垮,劉邦起后之初,把豐邑交給雍齒守,結(jié)果雍齒叛變了,為什么呢?雍齒叛變一是因為他不佩服劉邦,他被動;另一原因是周市(福音),奉命去攻占魏地,很快占了魏地,之后,瞄著了豐邑,當(dāng)時屬于沛縣。當(dāng)年豐邑現(xiàn)在叫豐縣,沛縣叫沛縣。雍齒守豐邑。如果降魏,封為侯,不降,就對豐邑屠城。雍齒投了魏。豐邑一失,劉邦急了,一攻失敗,他氣得生了病;養(yǎng)好病,他悟出一個道理,得借兵,找了景駒,剛到,麻煩來了,秦兵打了過來。景駒不敢分兵,兩人聯(lián)合對抗秦軍,不順。劉退了出來,單獨打下了碭郡,收了五六千士兵。他算有了九千兵,二攻,又敗了。兩次失敗,還得借兵,他看中了項梁。項梁賞識他,給了五千士兵,打下了豐邑,雍齒逃魏。這在早期起兵時是非常重要事件。三攻豐邑,說明起兵初就有非常優(yōu)良的品德,可以打敗,但不會打垮。最后的成功的人是打敗而精神不垮的人。因為他有自信。
第三個例子是他敢于稱王。項羽為什么要打劉邦?劉邦兵不如人,力不如人,敢于把住函谷關(guān),自稱關(guān)中王說明自信。起碼敢稱王,韓信缺的就是這個勁。劉邦開始就敢當(dāng)頭。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都有一種精神,敢當(dāng)董事長。這種精神是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的共性。劉邦敢稱王,說明他相當(dāng)有自信。雖然自信此時有點自大,但這種敢不簡單。第四個例子是,彭城大敗,劉邦敗得慘,五十六萬敗給三萬,老爸老婆全丟了。這種情況下,一邊逃一邊謀劃消滅項羽的計劃,他覺得只要說服九江王黥布就能迅速平定天下,派使者去,劉邦講,公能令布舉兵叛楚,楚項羽必留擊之,得留數(shù)月,吾取天下必矣。只要讓黥布叛亂,項羽一定會跟他打,只要一打,得幾個月,我可以把整個天下拿下來。這是他的判斷。劉邦認為幾個月就可以搞好。他覺得可以速勝,結(jié)果是黥布叛亂,項羽沒去,派手下去了,打敗了黥布,這幾個月劉邦沒平定天下,一連吃敗仗,他的速勝論破產(chǎn)。他想幾個月擺平,沒成功。這事說明劉邦的雄心,也說明他的自信。這個自信有點可笑有點盲目,但是他敢想。事實發(fā)展沒像他想的那樣。
第五是他建國立志,他對自己當(dāng)皇帝多自信呀。他是通過韓信還定三秦,除了章邯,其他人都投降了,整個關(guān)中他占領(lǐng)了。劉邦接下來做的是改為郡縣制。這事不要小看,說明他在為將來當(dāng)郡縣制皇帝做基礎(chǔ)。他迅速把被滅處改為郡縣制。與項羽分封不同,他搞的是郡縣制。漢二年三月,下令廢秦社稷。定漢的社稷。從此后,他的祭祀制度用漢代替了秦。這在漢二年。緊跟著立兒子劉盈為漢王太子。讓太子守櫟陽,登基立即太子為皇太子。一開始政治郡縣繼承人制度都是帝國制。他做了漢帝國前期準(zhǔn)備工作。他做好了當(dāng)皇帝的準(zhǔn)備。六是屢戰(zhàn)屢敗,楚漢戰(zhàn)爭不順,最慘的兩次,三年,滎陽敗逃,紀(jì)信報名假扮漢王,陳平建議兩千女子開東門,劉邦開西門溜了;第二次在漢四年,只帶滕公,跑去奪了韓信兵權(quán)。劉邦屢敗屢戰(zhàn),精神不垮,源于自信。第七平叛遠見,漢十年,陳豨叛變,劉邦去平叛,才叫周昌推薦了四個人。他罵了這四個人,他去邯鄲,他說陳豨成不了氣候,不知道南占據(jù)邯鄲,利用漳河來阻擋我,我一定會平定他。完全證實了劉邦的預(yù)言準(zhǔn)確。這一點在說明劉邦的超強自信的同時也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以上都說明三階段劉邦對自己充滿自信。
劉邦自信源于兩方面一是自命不凡,二是認知大勢。自命不凡上,他雖然市井,但看好自己。文獻記,秦始皇認為東南有天子氣,所以多次巡游到東南,想鎮(zhèn)住天子氣,這是傳說。傳到劉邦耳中,他暗暗高興,他覺得應(yīng)了自己。這是自命不凡的表現(xiàn)。在豐西澤縱徒時,他躲進芒碭山,老婆常常送點東西去。呂雉去都能準(zhǔn)確找到他。劉邦納悶。呂雉說,你頭上有云氣,我到下面找你,一準(zhǔn)能找到。這話不知道真假。呂雉這么厲害。不大可信。劉邦聽了后特高興。身邊人特別害怕。當(dāng)時沒微博沒網(wǎng)絡(luò),靠相傳傳得整個沛縣都知道。所以沛縣起兵時,所有人都集中目光在他身上,名氣!他在那個時候是紅人名人。他還有實力,手下百多號人,所以他成了沛公。他的自命不凡相當(dāng)突出。再看一例子。彭城后,派人策反黥布,找不到,他說,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手下人全罵完了。有一人站出來,說吧,什么事?就他后來去了,成功了。還有病重辭退醫(yī)生前,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我成就天下是老天讓我成功的,這不是自命不凡嗎?認知大勢上,他說過同樣的話,縣令拒他于城外,劉邦寫信給百姓,“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次洗腳接見酈食其時,他罵酈食其,“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這話重復(fù),他有明確認識,百姓受秦禍害太長了,所以大家群起而攻之。陳涉說過,秦二世元年七月,曾跟人說。這叫先知先覺。九百個認同,所以九人跟著起兵,第二個說的是武臣,到趙地革命,說了這句。武臣分量輕了??赡茉醋躁惿嬗绊?。劉邦是第三個說。四是韓信封齊王后,項羽派人游說時也說,不算數(shù)了。秦被滅了。韓信被封齊王了,這時再說是后知后覺。
劉邦一直充滿強烈自信,就是因為他是先知先覺者。我們介紹的是他成功的一個原因,自信。當(dāng)然他成功不止這一點,還有哪些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