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guān)內(nèi),流浪!”一曲《松花江上》記錄多少悲歡離合,銘刻多少生死榮辱。九一八是中華民族不能釋懷的國殤,回味八十五年前的那一晚,凄厲慘絕的炮聲,如同鐵鞭上的倒刺,狠狠地鞭笞在中華民族的背脊之上,留下無盡的血淚和傷痕。九一八亦是中華民族發(fā)奮圖強的良藥,多少英雄兒女攜滿腔熱血共赴國難,多少恢宏史詩記崢嶸歲月激蕩山河,抗戰(zhàn)、救國、解放、獨立,這段國恥為民族的復興開啟了新局。
戰(zhàn)爭是伴隨著鮮血、殘酷和痛苦的人間災難,人類的史書中不乏血跡斑斑、哭聲陣陣,不知有多少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毀滅于戰(zhàn)爭當中。同時,戰(zhàn)爭對于文明發(fā)展來說,又是獨一無二的磨刀石,也有不知道多少個民族在血與火的挑戰(zhàn)、槍與炮的屈辱當中,迸發(fā)出本民族的精神斗志。戰(zhàn)爭能將人類文明最深層次的潛能發(fā)揮出來,成為抵御外敵的精神壁壘。沒有一個民族的歷史進程是一帆風順的,跨越歷史的長河,必然在無數(shù)的溝渠當中承受磕磕碰碰。但我們總在跌倒后爬起來,看清眼前的道路;在陣痛中站起來,堅定自己的意志;在灰暗迷茫的道路上點亮燈,探索光明的未來,這種來自于傷痛的覺醒是任何民族都不應該舍棄的動源。魯迅先生說:“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jié)果卻只是一小塊。”雖然,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是難以磨滅的,但它所遺留的精神價值卻也是難于估量的。也許在時間的洗禮下,傷痛感會慢慢沉淀直至消失,但我們不應該忘卻在傷痛中創(chuàng)造的豐功偉績。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痛苦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輝煌總伴隨著苦難,進步總牽動著挫折,可以說“傷痛”的接力,帶動起“精神”的傳承。熊熊烈火鍛造鋒芒利劍,百年以來的風雨飄搖,激發(fā)出的是中國人骨子里特有的不屈斗志,正是在這股意志的引領下,張自忠、李家鈺、楊靖宇、左權(quán)等一代代革命英雄前赴后繼,用血染的肉體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積累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焦裕祿、王進喜、楊善洲等先進典型留下前進的方向,為立身于安逸生活的我們留下走向輝煌的基礎。
古人云:“人不經(jīng)憂患、窮困、頓挫、折屈,則心不平,氣不易,察理不盡,處事多率,故人須從這里過。”經(jīng)歷苦難,成就大業(yè),人一樣,國一樣。我們痛恨給我們造成傷痛的敵人,但我們要感激我們所經(jīng)歷的苦難。封建王朝的“天朝上國夢”,近代中國的“虛假民主夢”,“膚白貌美”的肌理下暗藏的是深深的腐朽與墮落,跟不少時代步伐,更跟不上民族需要,必將被歷史所淘汰。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fā)展起來的。這個戰(zhàn)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九一八事件”不僅僅是日軍侵華的一個開端,更是我們中國民族斬斷幻想,走向獨立,走向崛起的契機。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種痛苦,才強迫我們大徹大悟。有人曾說:“中國已是屹立于世的東方大國,我們應該習慣用大國的角度看待過去,不應沉溺在過去的傷痛當中,因為那是弱者的心態(tài)。”85年后的今天,中國的確已經(jīng)成為雄踞一方的大國,但筆者認為一個真正強大的民族是一個能不忘歷史的民族,一個不斷進步的民族也是一個時?;貞泜吹拿褡?,只有記得弱小時的可怕才能珍惜強大時的威嚴。
傷痛是成長的良藥,恩格斯曾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shù)摹?rdquo;鍛煉肌肉因反復撕裂而更加強壯,錘煉意志因歷經(jīng)絕境而更顯頑強,人類歷史因歷經(jīng)曲折而走向光明,中華民族因飽受磨難而屹立鰲頭!我們雖然不能刻意為自己制造無謂的傷痛,但銘記歷史中的傷痛,從痛苦中汲取精神上的價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留下不竭的動力。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