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連璋終于被說動了,決定采取保守療法。然而保守療法比截肢風(fēng)險更大,受的皮肉之苦更深。傅連璋幾乎每隔一段就要用手術(shù)刀刮去陳賡腿上的爛肉,而當(dāng)時麻醉藥又很少,每做一次手術(shù)陳賡都痛得死去活來。
在傅連璋的精心治療下,陳賡的腿終于保住了。
陳賡的病房里又傳出了歡聲笑語。他向女護士們吹牛說道:“我在戰(zhàn)場上負(fù)傷從來不進醫(yī)院,打惠州,一顆子彈鉆進了我的小腿,我把它摳了出來繼續(xù)往前沖……我這腿是神腿……”
“那你這次怎么進了醫(yī)院?”護士們反問道。
“這些個王八蛋們嫉妒我這個快腿呀,不把它打斷了心不甘啊!”
要出院了,陳賡拉住傅連璋的手感謝道:“你是好人,是我的救命恩人,我陳賡年年給你做壽!……”
以后,陳賡真的說到做到,他記得傅連璋的生日是中秋節(jié),每到中秋他都要登門祝壽,如不在一地就寫信祝賀。直到1961年3月臨終之時,他還囑咐家人“每到中秋,不要忘了給傅連璋同志祝賀”。
由于在長汀的醫(yī)療條件所限制,陳賡的腿還沒有最后痊愈,于是黨組織決定安排警衛(wèi)員盧冬生陪他到香港治傷。
誰知道這時香港當(dāng)局也正在緝捕從內(nèi)地跑出來的起義軍官兵,醫(yī)院都不敢收治槍傷病人??磥?,香港不能呆了。于是他們設(shè)法搞到了兩張船票,踏上了去上海之路。沒想到,船在??可穷^時,氣氛陡然十分緊張,反動派殺氣騰騰到處搜捕,船上也不例外。這時,陳賡突然發(fā)現(xiàn)上船的人當(dāng)中有第三師師長周逸群。原來,他在打散之后,從國民黨軍隊的層層包圍圈中逃了出來,想到上海找黨中央。
開船之后,陳賡見周逸群破衣襤褸,挾著一張爛席子,進到貨艙,見有空位,倒頭便睡。于是陳賡一面叫盧冬生不吱聲,一面拖著傷腿,慢慢移到周逸群旁邊。見到革命戰(zhàn)友,本該喜出望外才對,但陳賡卻故意不打招呼,反而用報紙把臉遮住,裝作在讀報,并且還小聲嘀咕道:“也不知道這報上的消息真實不真實,說有一個共黨頭目周逸群可能要從汕頭上船。”
周逸群聽到這話,如同驚雷,嚇得迅速坐了起來,等看清說話的人是陳賡時,驚喜交加,狠狠地擂了陳賡一拳。“原來是你呀陳賡!都什么時候了,還有心思開玩笑?”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一張漫畫,在宋任窮的家里保存至今。一看到漫畫上陳賡的題詞,宋任窮就會笑得合不攏嘴
陳賡天生一副湖南人特有的幽默和洪亮的嗓門,他最愛與人“侃大山”,也擅長“侃大山”。因此他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周圍的戰(zhàn)友和同志。即便是在最為艱苦的長征途中。
那時,陳賡任紅軍干部團團長,可以說他是拖著傷殘的雙腿走完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盡管這樣,他仍然精力過人,快樂無比。每到一個宿營地,他總是精神抖擻。他不是先歇著,而是先安排工作,安排好工作后,他就到處走走,找人閑聊。他常常喜歡到女兵那里走走,找女同志“侃大山”。由于他幽默機智,女同志都很歡迎他。
時間長了,他就有意識地把女兵往干部團領(lǐng),他知道他的搭檔——干部團政委宋任窮那時還是光棍一個。陳賡當(dāng)著女兵的面指著宋任窮介紹道:“這是我們團的政委,也是我們團的大秀才。”接著又把宋任窮夸得像朵花一樣。
可是老實穩(wěn)重的宋任窮卻一點沒有感覺到,只是拘束的點了點頭,很有禮貌地笑笑,算作是對女兵們打招呼和歡迎,接著,又干起自己的事來。然而宋任窮點點滴滴的細(xì)節(jié)卻被一個叫鐘月林的女兵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沒過多久,陳賡在女兵面前對宋任窮的評價有了微妙變化,說宋任窮如何有口福,總是別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就能吃到現(xiàn)成的美味,言下之意說他偷懶,不勞而獲。
原來,宋任窮的性格與陳賡的性格不同,一個愛靜,一個好動。陳賡每到一個宿營地,不是先歇著,總是喜歡在街市上買點吃的東西,回到宿舍親自動手來燒。宋任窮卻不同,他有記日記的習(xí)慣,每到一個宿營地首先是記日記,然后便抓緊一切時間,倒頭睡覺。
一次,陳賡到外邊買點菜回來煮,香噴噴的肉香味剛剛飄起來,正巧趕上宋任窮一覺醒來,便一咕碌爬起來大口大口品嘗陳賡的手藝??吹奖怀缘盟o幾的“美味佳肴”,陳賡氣得七竅冒煙卻又不能發(fā)作。于是,也就有了前面所說的微妙變化。
不久,廖承志隨手給宋任窮畫了一張漫畫像。這張漫畫,畫得真是惟妙惟肖,生動至極。陳賡看到后,又想到了自己做的那頓“美味佳肴”……于是拿起筆寫下了自己的題詞—“窮像”(意思說很像宋任窮)。
這張漫畫,在宋任窮的家里保存至今。一看到這張像,一看到陳賡的題詞,宋任窮就會笑得合不攏嘴。說實在的,他十分懷念長征,懷念他的老搭檔,懷念那段艱苦而快樂的時光。
當(dāng)年的女兵鐘月林和宋任窮,最終走到了一起。為此,陳賡常常在宋任窮面前擺功,說如果不是他的話,宋任窮至今還是光棍一個。
彭德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無敵大將軍,但陳賡卻將計就計,惡作劇搞到了“太歲頭上”
彭德懷是一位所向無敵的大將軍,平時嚴(yán)肅有余,個性又倔強,所以有些人在他的面前總是很拘謹(jǐn)。陳賡卻不一樣,他靈活善變,甚至還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搞彭德懷的“惡作劇”,但最后的結(jié)局總是令彭德懷喜笑顏開。
抗戰(zhàn)期間,一次彭德懷路過陳賡部隊駐地。陳賡想招待彭德懷吃頓飯,因為彭德懷一直在前線,工作勞累,體質(zhì)也差,應(yīng)該“補一補”??墒桥淼聭炎罘磳φ埧?,反對搞特殊,誰違犯了,即使是同鄉(xiāng)、戰(zhàn)友也毫不留情面。但聰明的陳賡略微思索了一下,計上心來。
他先找彭德懷“吹風(fēng)”:“今年我們這里很艱苦,沒有什么好東西來招待你。這地方只有一種魚,也叫桂花魚,我叫戰(zhàn)士下河撈了幾條,請你嘗嘗本地的特產(chǎn)。”彭德懷聽說是戰(zhàn)士自己撈的,沒有花錢,便說:“好吧。”
中午時分,開飯了,管理員送上了主食,端上一大盤香噴噴的清蒸桂花魚。彭德懷邊吃邊說這魚確實不錯,做的味道也好。接著,又夸獎起戰(zhàn)士來,說他們有本事??粗淼聭涯窍莸拿嫒?,再看看彭德懷吃魚時的高興神態(tài),陳賡心里很高興,便使了一個眼色,管理員又端上來一大盤子肉丸子。彭德懷警惕起來:“你不是說吃魚,怎么又弄來了肉丸子?”陳賡裝作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這丸子是魚肉做的,不信你嘗嘗。”彭德懷夾了一個嘗嘗,確實有些魚味。原來這是炊事員按照陳賡的要求把肉糜和魚糜混在一起做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