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類價值共識
人類共同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吸收各種文明價值精華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凝結(jié)并優(yōu)化了人類共同價值,在促進人類形成新的更人道更公平的價值共識方面理應發(fā)揮重要作用。我國應該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積極參與推動人類價值共識的形成,一方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華內(nèi)容為其他國家所理解和接受,成為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積極與其他國家進行價值領域的對話和交流,推動各國在平等、包容的基礎上達成價值共識。促進人類價值共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創(chuàng)新國家治理方式,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先進的完整的價值體系,但是如果不能在實踐中充分落實,就不能證明其在推動個人及社會發(fā)展方面的有效性、公正性,因此我國必須付出長期的艱苦的努力去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民主、法治、社會管理等方面推動國家治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構(gòu)建實現(xiàn)公民選舉權(quán)、表達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的制度體系,實現(xiàn)司法公正,加強政府與公民、社會組織的合作治理,使人民的自由平等權(quán)利、人格尊嚴得到嚴格保障,為人民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和各項救助。
一個民主公正的社會,能夠強化人們的愛國情感,使人們對國家的感情從自然的熱愛上升到理性的忠誠,進而更加敬業(yè)并從工作中獲得尊嚴、榮譽和幸福。公民之間建立起互助體系,社會資本也日益發(fā)達,人人誠信友善,相互關愛。在此基礎上,社會成員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空前提高,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fā)揮,經(jīng)濟、政治、社會、生態(tài)等領域的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推動整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中國將發(fā)展成為一個富強民主、高度文明、和諧宜居的社會。
我國在制度建設和社會實踐中全面落實核心價值觀,兌現(xiàn)對人民的價值承諾,證明其可以促進人的自由發(fā)展、引領社會進步,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將樹立起先進理念與中國模式相結(jié)合的成功范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有助于擴大其在全世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為推動人類形成價值共識提供啟示和借鑒。
第二,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與構(gòu)建人類共同價值體系。人類社會在相互聯(lián)系和交往的過程中,必然會產(chǎn)生共同價值。我國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共同價值問題,不能否認價值的普遍性,否則在國際社會就可能被孤立,失去在價值領域的話語權(quán)。在五千年文明進程和六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國積累有豐富的價值成果,“理所當然地需要而且能夠擔當起構(gòu)建人類普遍價值的權(quán)利和責任”,主動自覺地對共同價值作出“自己的科學化的理解”[13],積極參與人類共同價值體系的建設。
我國在歷史上曾參與推動人類共同價值的形成。1945年,中、美、蘇、英四國共同發(fā)起了舊金山制憲會議,制定了《聯(lián)合國憲章》?!堵?lián)合國憲章》把“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quán)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確立為根本宗旨。中國第一個在聯(lián)合國憲章上簽字,中共代表董必武也在憲章上簽上自己的名字。1948年,中國代表張彭春參與了《世界人權(quán)宣言》的起草,他把“仁”翻譯成英語的“良心”一詞,經(jīng)各國代表認可后,將儒家的仁愛思想寫進了宣言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quán)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14]人權(quán)是當代世界各國共同認可的重要價值,中國在推動人權(quán)價值完善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53年,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jīng)過世界各國愛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平共處也已經(jīng)成為一項各國所公認的共同價值。
如今,我國的發(fā)展水平和國際地位得到了極大地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臻完善,我們更要有價值自信,在對外交往中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國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與各國開展價值、人權(quán)領域的對話,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就共同價值進行探討和交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普遍性內(nèi)容得到更多國家的理解與認同,使其融入人類共同價值體系。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占據(jù)道義制高點,彰顯社會主義的道德正當性,促進人類價值進步。但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我國應堅持和而不同的立場,不能強加于人,只能通過平等對話尋求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在價值認同方面的最大公約數(shù),使各國人民認識到中國所倡導的基本價值能夠“適合人類絕大多數(shù)個體的生活方式和切身利益,并且為人們的經(jīng)驗和條件所認同”[1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古今中外各種價值兼收并蓄,具有普遍性與合理性,理應能夠為人類形成價值領域的共識貢獻優(yōu)秀的價值成果。
第三,倡導建立國際關系新模式,促進人類形成價值共識。在過去較長的歷史時期,由于不平等國際關系的限制,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人類價值領域缺少話語權(quán),西方國家的價值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價值觀,以至于很多人將西方價值等同于普世價值。在今天這個時代,人類已經(jīng)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一起面臨著極其復雜的問題和挑戰(zhàn),單靠一種價值體系已經(jīng)不能應對全球性的挑戰(zhàn)。因此,需要各國人民廣泛吸收各種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共同參與構(gòu)建人類共同價值。各個國家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為本國人民所珍愛,同時又具有普遍性的價值,都應該納入人類共同價值體系。
發(fā)展中國家要在人類共同價值構(gòu)建中擁有更多的發(fā)言權(quán),必須改變不平等的國際關系。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應該在國際關系領域堅持社會主義平等、公正、民主、和諧的價值,倡導國際關系新模式,為發(fā)展中國家爭取平等地位,“支持增加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fā)言權(quán)”[11],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機制朝著更加民主、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16]。各國之間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世界各國無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以對話解爭端、以協(xié)商化分歧”[11]。
在人類價值領域,中國應和其他國家一起,致力于建設一個開放、寬容、競爭性的思想市場,營造誠信、友善的交往氛圍。在這個開放的思想市場中,各國互相理解,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和借鑒。人類共同價值的形成不再是一種價值體系單向地向世界普及,不是借助武力或經(jīng)濟制裁迫使其他國家接受某種價值體系,而是各個國家、各種文明將其自身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價值拿來進行對話和交流。各國人民在平等交往、共同實踐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弱化分歧,經(jīng)過各種價值理念的碰撞、競爭、融合,不斷建構(gòu)和生成新的價值共識,使人類共同價值不斷發(fā)展、豐富和完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人類價值共識,是人類共同價值的提煉、濃縮和升華。在國內(nèi),我國政府正努力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quán)利,使公民誠信友善,政治清明公正,社會文明和諧,讓國際社會更容易認可和接納中國的和平崛起。在國際上,我國正致力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貢獻中華文明的價值成果,促進人類形成價值共識,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如果各國政府能夠充分認識到人類利益需求可以實現(xiàn)多方共贏,人類價值理念可以達成重疊共識,那么,在人類共同價值指引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諧,各國人民就能夠攜手合作,建設一個彼此尊重、共同發(fā)展、高度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虞崇勝系武漢大學政治文明與政治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作者葉長茂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政法系教授,政治學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后發(fā)國家政治發(fā)展的風險及防控機制研究》(11YJA81002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理論、路徑和機制研究》(12AZZ001)。】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2.
[2]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中共中央編譯局.列寧全集:第3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52.
[5]中共中央編譯局.列寧選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3.
[6]民主主義的利刃[N].重慶:新華日報,1943-04-15,(04).
[7]紀念杰斐遜先生[N].重慶:新華日報,1945-04-13,(01).
[8]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9-1030.
[9]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10]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11]習近平.攜手構(gòu)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N].北京:人民日報,2015-09-29,(02).
[12]羅納德·德沃金.認真對待權(quán)利[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357.
[13]李德順.怎樣看“普世價值”[J].北京:哲學研究,2011(1):3-10.
[14]羅豪才.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推動人權(quán)進步和共同發(fā)展[N].北京:學習時報,2015-10-29,(01).
[15]甄言.關于“普世價值”的幾個認識問題[N].北京:北京日報,2008-06-16,(18).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