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看齊必須形成一個成熟的高度權威的領導核心
能否形成一個成熟的高度權威的領導核心,特別是領袖人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看齊的前提和關鍵。列寧分析蘇聯(lián)共產黨斗爭的經驗說:“培養(yǎng)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做不到這一點,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tǒng)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延安時期,我們黨強化看齊,最關鍵、最重要、最成功的就是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并且在全黨形成了維護這個核心的強烈意識和行動自覺。
在毛澤東之前,我們黨先后有過五任總書記,但是有領袖,不權威;有領導集體,不成熟穩(wěn)定。為什么說有領袖不權威?因為領袖素質能力存在嚴重缺陷,沒有在群眾中形成崇高的威望。為什么說有領導集體卻不成熟穩(wěn)定呢?主要是領導集體中書生較多,缺乏一線斗爭的實踐經驗,在權力運行上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制度安排。
我們黨在二大上通過《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在領導人的選擇上也受制于共產國際。1925年,王明作為僅有一個月黨齡的21歲的青年學生,被選送去往蘇聯(lián)學習。1931年,王明在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上進入中央政治局,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取得了中央實際領導權,去蘇聯(lián)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37年再次回國時,已經是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和候補書記。但是,王明本人長期脫離一線斗爭實踐,缺乏對中國革命規(guī)律的認識和對中國國情的洞察。而王明自己根本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反而認為毛澤東等具有豐富實踐斗爭經驗的人是“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張國燾曾經說王明是一個無經驗的小伙子,顯得志大才疏,愛放言高論,不考察實際情況,也缺乏貫徹其主張的能力和方法。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部分黨內同志,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形成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指導思想和革命道路,逐漸孕育形成了有權威的成熟的領導核心。1935年遵義會議后,毛澤東進入中央核心領導層。1937年,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召集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并成立了中共七大籌備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王明任書記。但此時,主席和書記的關系卻不明確,這說明當時黨中央還沒有形成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核心。
隨著中國革命的發(fā)展,特別是經過延安整風,大家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的歷史,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思考,逐漸認識到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和毛澤東領導的正確性。此時,共產國際也認識到毛澤東的理論符合中國革命實際。1938年7月,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同王稼祥、任弼時談話說:應該告訴全黨,應該支持毛澤東同志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他是在實際斗爭中鍛煉出來的領袖。王稼祥回國以后,在政治局會議上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和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意見,即在領導機關中要在毛澤東為首的領導下解決問題,領導機關中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在接下來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六屆六中全會批準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治主張,這時候毛澤東的核心地位才逐漸確立起來。
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中央書記處,并且規(guī)定書記處在討論問題時,主席有最后決定權。1943年7月,經中央政治局討論,中央發(fā)出《中共中央為抗戰(zhàn)六周年紀念宣言》,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必能鞏固地團結在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周圍”。
這一時期,黨和軍隊領導人劉少奇、任弼時、朱德、周恩來、王稼祥等,都發(fā)文擁護毛澤東的領導和毛澤東思想。劉少奇在《清算黨內的孟什維主義思想》一文指出,一切干部、一切黨員都“應該用毛澤東同志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督夥湃請蟆钒l(fā)表了王稼祥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文章,文章指出“中國民族解放整個過程中——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正確道路就是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澤東同志在其著作中與實踐中所指出的道路。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
1943年8月,從重慶回到延安的周恩來在中央辦公廳舉行的歡迎會上指出,我們黨二十二年的歷史證明:毛澤東同志的意見,是貫穿著整個黨的歷史時期,發(fā)展成為一條馬列主義中國化,也就是中國共產主義的路線。毛澤東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方向!毛澤東同志的路線,就是中國的布爾什維克的路線!這些說明,在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層面達成了共識,確立了毛澤東的核心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到黨的七大時,正式提出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
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大浪淘沙,意志不堅定、素質能力不適合做黨的領袖的被淘汰出局了,一批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的有威望的領導人逐漸進入中央權力核心。毛澤東思想也在實踐中逐漸成熟起來,并被廣泛接受。同時,七大黨章對黨的建設和權力運行也提出了一套制度化安排。到這時,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才真正在全黨確立起來。鄧小平曾經說過,從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開始,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成熟的領導集體。這個核心的形成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看齊達到了一個歷史新高度。
從1921年到1935年,黨的總書記頻繁更換,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也不停地換,因為缺乏一個成熟且有高度權威的領導核心,黨中央難以充分發(fā)揮凝聚作用,中國革命不斷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而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逐漸形成后,全黨才實現(xiàn)了高度的團結統(tǒng)一,革命才不斷走向勝利。
這個領導核心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劉少奇在黨的七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指出,這是我們全黨和全國廣大人民所審慎選擇的結果。所以大家深知這個核心來之不易,深知這個核心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因而在以后的革命建設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挑戰(zhàn),都能精心呵護、自覺維護,自覺向這個核心看齊。確立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最大保證。
這啟示我們,只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有高度權威的、代表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核心,并全黨自覺信賴、服從、維護這個核心,全黨才能追隨前進,進而凝聚強大力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