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作為“國際經(jīng)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所面臨的問題
G20中的“新興經(jīng)濟體”,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土耳其等一直認為,G20不應該是傳統(tǒng)的西方大國為主的G7主導全球經(jīng)濟治理的改革和重建。G7是西方國家對世界的治理,因而不具備充分的全球合法性。然而,事實上,在世界事務中,G7并未因為G20這樣的宣布和努力而不存在。相反,G7卻因為G20的存在而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強化。例如,2016年,日本輪值舉辦G7正好與中國輪值舉辦G20同期。G7在日本主導下,不顧G20中大多數(shù)成員的感受,再次強調G7的作用。[2]顯然,日本把其在G7中的重要性看得比在G20中的重要性大得多。
在金融危機的“危機管理”(“同舟共濟”)階段(2008—2010年),美歐為了調動“新興經(jīng)濟體”在解決金融危機中的積極性,策略性地許諾G20是“國際經(jīng)濟合作的主要論壇”。然而,事實證明,美歐的這一許諾是口惠而實不至,因為歐美日事實上并沒有放棄G7,而且試圖通過G7主導G20。
G20代表著一種對“(國際)權力轉移”的集體管理。但是,當前的國際現(xiàn)實是,“權力轉移”尚未完成,且距離“權力轉移”完成還有相當?shù)木嚯x。G7缺少集體意愿和準備接受以G20為主要論壇的新的管理“權力轉移”的制度安排。這對形成以G20為中心的全球治理體系非常不利。
因此,在肯定G20自2008年以來對全球治理所做出的重大貢獻時,必須認識到G20這一國際經(jīng)濟合作論壇所存在的問題:
首先,G20在形式上是全新的,但在內(nèi)容上卻至少有一半是舊的。從某種程度上講,G20是G7的延伸或者擴大。與G7一樣,G20也是加拿大、歐洲國家發(fā)起的。這些國家在當前的國際權力體系中屬于“中等強國”,即它們在國際權力地位上不上不下,但在領土或者經(jīng)濟份量等許多方面,已經(jīng)是世界大國。G20包括四個歐洲國家——德、英、法、意。不僅如此,由于歐盟已經(jīng)作為一個新興的國際行為體登上世界事務的舞臺,制定和實行“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是G20的正式成員,因此G20的歐洲代表性有些過度。鑒于此,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G20本質上是由歐洲所主導。
然而,G20的成員國英國已經(jīng)通過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并將與歐盟建立新的關系。這一事件將影響歐盟的未來,也會對G20中的歐洲作用產(chǎn)生重大影響。
歐盟的成立是為了使歐洲不再發(fā)生歐洲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以及由于這種歐洲戰(zhàn)爭所導致的世界大戰(zhàn),也即歐盟是為了世界和平而建立的。英國脫離歐盟并不意味著歐洲國家之間將重新選擇戰(zhàn)爭,但一個因此而縮小的歐盟在全球事務包括在G20中的作用將有所下降。
晚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的歐盟,其框架也開始出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所面臨的問題亦不斷涌現(xiàn),所以,英國等歐洲國家一直在推動“歐盟改革”。也就是說,僅僅追溯G20的歐洲成分和歐洲作用,就能理解G20這個全球治理框架存在的深層問題,這的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第二,作為大國之間的合作平臺,G20的國際合法性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世界上弱小的經(jīng)濟體及國家等在其中沒有得到代表。盡管G20也邀請了一些非成員國參加,且地區(qū)組織如非盟、東盟等一般都參加每年的G20峰會,但這些改進G20全球合法性的努力仍是杯水車薪,G20本身存在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
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幾個發(fā)展中大國在G20中發(fā)揮作用,有助于改善G20的國際合法性問題,但G20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從制度設計和執(zhí)行上囊括更多的沒有被吸收進來的國家,從而使自身成為全球治理民主化的典范而不是制造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
第三,G20的誕生是為了回應全球化危機,但這一任務幾乎難以完成。全球化的危機之一是人的危機,即社會中下層的生活受到了全球化的沖擊,甚至沒有保障。在全球化最深入、精英從中受益最多的歐美,卻出現(xiàn)了普通民眾的強烈抵制和反對全球化的浪潮。G20顯然扭轉和解決不了這一全球化的悖論。全球化的主要動力當然是人,人可以推動全球化也可以逆轉全球化。G20在強調解決這一根本不平衡問題上尚未創(chuàng)造奇跡。從2008年到2016年,盡管G20不斷強調著力應對全球化中的各種問題,但并未真正緩和底層民眾的恐慌和苦難,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逆轉”全球化的大事件。
全球經(jīng)濟治理是社會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相互結合的過程。地方的、國家的相關機構要與全球的、地區(qū)的等宏大機構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僅有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G20、金融穩(wěn)定委員會等宏大機構還不足以有效治理世界經(jīng)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