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對如何加強知識的具體運用,往哪些方面去努力,也曾經(jīng)有過指導和概括。
第一,每個黨員都要把知識用于實踐,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能力。
第二,運用理論和知識,要有一個著力改造客觀世界的把握和認識。
第三,要運用理論和知識改造主觀世界。因為我們都知道,能力水平是一個方面,而主觀愿望更是關鍵因素,也要不斷調(diào)整。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都談到“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要把研究和解決重大現(xiàn)實問題作為學習的根本出發(fā)點”。
當然在這個問題中,我們也一定要了解今天所倡導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具體學風、會風、文風。所以,機關干部盡量“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不要連篇累牘,這是當年毛澤東同志經(jīng)常談到的問題。他說:“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習近平同志也講,今天我們要反對“四風”,要反對形式主義,每個黨員都要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說老百姓能聽得懂的大白話才行。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早期有一個人物是彭湃,毛澤東曾經(jīng)盛贊彭湃是“中國農(nóng)民運動大王”。1921年,彭湃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回國投身革命,當他到村子里想要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的時候,大家看到他穿著很長的長衫、干凈的皮鞋,都自覺離他很遠。彭湃為了宣傳黨的思想,自覺換掉了長衫、皮鞋,穿上草鞋,戴上草帽,還學了一些雜耍,在田間地頭表演,吸引農(nóng)民過來,之后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向老百姓宣傳黨的理論。后來,彭湃一到村子里來,村民們就爭相告說彭先生來了。這就是我們說的要講“接地氣”的話,要講真正實用的話,真正提高我們的文風和整體的會風、學風。
第四,要發(fā)揚“釘子”精神,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現(xiàn)在,很多干部說,我也想學習的,但是我工作實在太忙,實在是擠不出時間。這聽上去好像也有道理,但是大家總體的思路就是要想到什么事情是能放一放的,什么事情是不能放的,要盡量發(fā)揚“釘子”精神。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多擠一點時間用于學習,用于思考,而減少一些無謂的應酬和形式主義的東西,這樣才能真正使我們的思想不庸俗化,才能真正讓群眾感到現(xiàn)在的干部并不是“學風不濃,玩風太盛”。
習近平同志也說,“讀書是一個長期的需要付出辛勞的過程,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而應當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水滴石穿”。關于這一問題,正如荀子在《勸學篇》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那么,干部利用時間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學習習慣,具體要怎么做?
一要發(fā)揚擠勁;二要發(fā)揚鉆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要發(fā)揚韌勁,讀書最可貴的是終身堅持,無論處于哪個年齡段都孜孜不倦地讀書才行。這才是真正發(fā)揚了“釘子”精神,不折騰、不反復,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習近平同志也非常推崇王國維老先生談的“讀書三境界”。
第一個境界就是每個黨員要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又要有“望盡天涯路”的高遠追求;第二個境界是要不斷地去思索、磨合,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的干勁;第三個境界是要堅持獨立思考,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形成“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在社會實踐中,在廣大洪流中悟到“燈火闌珊處”的真諦。
第五,學習的視域要開闊,每個黨員要具備世界眼光、戰(zhàn)略思維和大局意識,不能光是“低頭拉車”,而不知道“抬頭看路”。
在“十三五”規(guī)劃編制時,中央就要求在編撰過程中,必須要強調(diào)全球視野、戰(zhàn)略思維。何為戰(zhàn)略思維?就是要有高瞻遠矚、統(tǒng)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fā)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只有掌握宏觀,觀大勢、謀大局,才能有“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的定力。這種戰(zhàn)略高度,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就已經(jīng)提到,每個黨員干部要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度和胸襟,把握時代的高度去處理全局問題,這樣才能了解經(jīng)濟走勢,了解文化走勢,把握當代,洞悉中國。
可以說,增強大局意識和戰(zhàn)略思維是早在春秋時期的老子就有的一種獨特的思維優(yōu)勢。大局觀就是中國人發(fā)明的一種智慧游戲。比如圍棋已經(jīng)有4000多年的歷史,圍棋局面大,錯綜復雜,我們可以視圍棋為最難的一種戰(zhàn)略游戲。下圍棋,如果只關心局部,你可能滿盤皆輸。
東漢有一位學者叫桓譚,桓譚在《新論》中寫道:“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家之類。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桓譚把下圍棋的人分成了上、中、下三手,上手怎么下棋呢?“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就是上手先觀察一下總體棋面的布局,這樣勝負就可以非常分明得顯現(xiàn)出來。中手怎么下棋呢?“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shù)以定”,就是下棋如果拘泥于兩棋分界線的你來我往的撕殺,結果兩個小時過去了,看不出誰勝利了,就要通過數(shù)子的方式才能發(fā)現(xiàn),這就叫勢均力敵。那么下手怎么下棋呢?“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于小地。春秋而下,代有其人”。有的人只顧得在眼前圍足敵人,但是縱觀全局,已經(jīng)滿盤皆輸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