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如山、砥礪軍鋒,犧牲為懷彰顯時代擔當。“戰(zhàn)士的歌聲可以休止一時,卻永遠不會沙啞。”和平年代的中國軍人始終在護衛(wèi)和平,卻很少如常人那樣安享和平。那是因為,軍人的眼里不僅有沉默的準星,更有祖國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軍人的耳中不光有雄壯的軍號,還有孩子的歡笑與親人的叮嚀。在長期“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和平盛世里,中國軍人用對使命的忠心盡心,換來了黨和人民的放心安心。在抗洪搶險的救災中、金戈鐵馬的演練場上,不同時期、不同崗位的中國軍人,把他們對使命擔當的無聲詮釋,如同血液一樣融入到整個生命之中,成為從軍以來念茲在茲、不懈奮斗的價值信條——“寧可身體透支,決不使命欠賬”的某導彈基地司令楊業(yè)功、“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的某基地院士林俊德、“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zhàn)斗”的“兩彈一星”功勛群體……在共和國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艱難歷程中,這樣的口號與群體數不勝數。而每一次口號的響起,都會帶給國人前所未有的振奮,以及讓世界震驚不已的奇跡。一代又一代革命軍人用生命與赤誠,改寫了近代以來有國無防,任人欺凌的屈辱歷史,點亮了走向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精神燈塔。
植根人民、民富軍強,血脈相連標注本色坐標。就像搞不懂“上甘嶺為何打不下”一樣,那些昔日的對手常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一聲“解放軍來了”,足以讓飽受凍餓之苦的災區(qū)百姓如見上帝般歡呼雀躍、激動不已?為什么蜷縮在狹窄潮濕的貓耳洞里,每一秒都面臨死亡威脅的中國軍人,還能喊出“苦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高亢口號?“5·12”汶川救援中,15名寫好遺書的解放軍傘兵,在沒有地面引導、沒有識別標志、沒有氣象資料,周圍山峰海拔超過4000米的情況下,卻毅然決然地奮身一躍,給出了其中的謎底:人民利益重于山。作為生于民、長于民、植根于民的子弟兵,中國軍人在犧牲面前從來都是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不論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還是和平時期的救災中,解放軍官兵在每一個危急關頭,總是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譜就了寫不完、唱不盡的感動中國之歌。正因為如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軍隊,得到了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老百姓用無數子弟的鮮血,染紅了黨旗、軍旗和新中國的國旗。“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臂高喊“人民必勝”,不僅來自一個民族對戰(zhàn)爭密碼的破譯,更是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向全世界發(fā)出的莊嚴宣告。
春潮涌來好揚帆,蹈海揚波正當時。今日中國,民族復興的目標從未如此接近,實現“中國夢”的愿望從未如此強烈。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國防的強弱、軍隊的勝敗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和平與發(fā)展已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國際競爭的“叢林法則”并沒有消亡。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國地緣競爭日益加劇,東海、南海波詭云譎,我們家門口生亂生戰(zhàn)的可能性也在增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洞察時代風云,告誡全軍“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于戰(zhàn)略被動。我們必須到中流擊水。”并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再次提出“要把軍隊創(chuàng)新納入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大力開展軍民協(xié)同創(chuàng)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的體制機制,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進一步描繪出建設強國之軍、勝戰(zhàn)之師的宏偉藍圖。值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步入“關鍵一躍”的歷史關頭,中國人民解放軍也站在由“大軍”向“強軍”跨越的新起點上。我們堅信,全軍官兵一定能凝聚忠誠之魂、鍛造精武之能、提純本色之真,時刻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步履鏗鏘地行進在新時期強軍之路上,讓“八一”軍旗永遠鮮艷奪目,獵獵飄揚。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