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進,我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與此相適應,我們的文化視野不斷拓展、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所有這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也深刻闡明了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時代使命與責任擔當。
推動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中華文化化育著中國人生活、規(guī)范著中國社會,同時為中國人提供了高遠的理想。比如,“大同社會”的觀念,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崇尚和諧公正的價值取向;“協和萬邦”的觀念,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息息相通;等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于它的文化理想與道德理想,在于它的大同思想與整體主義;還在于它的務實性與“此岸性”,在于它的自強不息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長期以來,中華文化的古老與豐富、“郁郁乎文哉”的繁榮與氣概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但近代中國落后挨打、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屈辱,前所未有地打擊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尊嚴。革命思潮從而興起,如火如荼。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掀起了“庶民革命”的高潮,也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高潮,帶來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世界先進文化的中國化,表現了中華文化自我調整、自我更新、迎頭趕上的愿望與能力。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同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毛澤東同志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培育這種“高度文化”,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推動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看待世界、社會、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世紀后期,社會主義國家紛紛進行改革。但西方一些政要如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都只看好中國的改革。他們明確指出,自己之所以看好中國,原因在于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價值體系、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使中華文化不會成為其他文化的附庸,而能在獨立自主的軌道上實現自我革新和發(fā)展。
當然,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決不能固步自封、閉目塞聽,它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甚至交鋒。在這個過程中,應努力避免非理性的排外,或對自身全盤否定、對外來文化簡單照搬。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就是要實現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對接,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對當代科學技術新成就的學習吸納,實現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理想、文化理想與現代民主、法治、文明等理念的對接。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體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對接的追求與成果,從中可以看出近代以來100多年中華文化的前進足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個字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傳統,體現了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德先生”“賽先生”,包括了我們黨一直倡導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凝結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對此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和領會。
習近平同志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為什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
其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中華傳統文化最強大的基因中生長出來的。在廣大人民心中,長久以來保持著辨別是與非、善與惡、忠與奸、清與貪、誠與偽、美與丑的愿望與尺度。人心可用,傳統可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世道人心的“凝魂聚氣、強基固本”。
其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我們先賢向往的美好愿景,包含了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一切志士仁人的奮斗理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廣大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訴求,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其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標志性成果。其文化意義在于,它是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是理想的,也是務實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導向和行為規(guī)范的中國人民,將為世界和平進步與人類幸福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保持并弘揚中華文明的傳統特色與精華。
其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國人民的切身利益與美好愿望,與中國人民的幸福追求、發(fā)展信心、上進愿望融為一體,是生活化、接地氣的,是我們每一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發(fā)展、價值實現與人生幸福的根本保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