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大山深處30余載 從法律“門外漢”練成“辦案能手”
他是從秘境獨龍江中走出來的檢察官,沉默、話少,關于自己的事,你問一句他答一句,高度概括;提及案子,他會立即眉飛色舞,站起身給你演繹案發(fā)現(xiàn)場。在幾十年的檢察官生涯中,他辦理的近700件審查批捕案件,件件“無錯案、無超時、無違法違紀”。他就是“全國最美檢察官”江德華。2015年11月,江德華榮登“中國好人榜”。
窄得容不下兩腳并行的山路上,他背著藥品、干糧和案卷,緊貼巖壁,一步一步向辦案地前行……這是獨龍族檢察官江德華的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幅畫面。
30余年的檢察工作生涯中,江德華憑著對檢察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和滿腔熱情,辦理的近700件審查批捕案件,件件“無錯案、無超時、無違法違紀”。在辦案之余,精通獨龍族、怒族、傈僳族和藏族四種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他,還承擔翻譯和法制宣傳員的角色。
“全國最美檢察官”江德華。圖片來源:云南文明網(wǎng)
江德華(右)和同事在大雪天里進山辦案。圖片來源:云南文明網(wǎng)
1.從“門外漢”到精通“多語”的檢察官
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xiāng)是獨龍族的聚居鄉(xiāng),這里雖然離縣城不到100公里,但由于長年大雪封山,每年只有半年時間交通能通行。
1964年11月,江德華出生在獨龍江鄉(xiāng)馬庫村。“由于家里很窮,長年吃不飽飯,上初中時我才第一次穿上鞋。16歲時我離家到怒江中學讀高中,連續(xù)走了5天才走到學校。”江德華說,“這些難忘的經(jīng)歷,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成為我工作中最大的動力。”
1985年,時任獨龍江鄉(xiāng)馬庫村公所武裝干事的江德華通過招考進入了貢山縣檢察院,成為了全國第一位獨龍族檢察官。他這一干,就是30余年,2013年10月,他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表彰為“全國最美檢察官”。
站在獨龍江橋上的江德華。圖片來源:云南文明網(wǎng)
初到檢察院,江德華這個法律的“門外漢”就感到無形的壓力。為把工作干好,一有時間,他就扎進書中汲取“營養(yǎng)”,他的辦公室里擺滿了《法律實務全書》《法律法規(guī)大全》《法律單行讀本》等各類業(yè)務書籍。與此同時,工作中,他經(jīng)常向同事請教,還將老同志們辦的案子翻出來認真學習借鑒。
貢山縣境內(nèi)居住著15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這給辦案帶來了挑戰(zhàn)。“如果不懂民族語言,那無異于‘聾子串門’。”江德華從一開始就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工作中,他自學了怒族語、傈僳族語和藏語,成為當?shù)夭豢啥嗟玫?ldquo;多語”檢察官。
雖然起點不高,但憑著勤學好問、埋頭苦干,江德華很快成為檢察業(yè)務骨干。
“在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如果不將法律和地域特色結(jié)合起來,工作就很難開展。”貢山縣檢察院檢察長羅嘉堂介紹,“很多時候,本來是難以化解的復雜矛盾,但只要江德華出現(xiàn),再復雜的矛盾很快就能化解。群眾太信服他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