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1960年夏,因廬山會議后“反右傾”、“共產風”抬頭,農業(yè)大幅度減產。而大躍進運動造成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中央領導們急需一個改善的根本辦法。12月24日召開的北京工作會議和1月14日召開的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要求,還提出1961年要成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
八屆九中全會閉幕后,毛澤東率先身體力行,派出田家英、胡喬木、陳伯達三位秘書各帶一個調查組,分赴浙江、湖南、廣東農村調查,各調查一個最壞的生產隊和一個最好的生產隊,為期10天至15天。
1月26日,毛澤東乘火車離開北京前往廣州,沿途聽取了河北、山東等七個省委和田家英、胡喬木、陳伯達三個調查組組長的匯報,還同一些縣委書記談話。此后,胡喬木執(zhí)筆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的一封信》,要求“把深入基層,蹲下來,親身進行有系統的典型調查,每年一定要有幾次,當作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并且定出制度,造成風氣”。此后,中央領導分赴各地進行調查研究。
劉少奇在湖南長沙縣廣福公社天華大隊和寧鄉(xiāng)縣花明樓公社炭子沖大隊進行了44天的調查。在天華大隊,他用化名和“分隊長”的公開身份,住在養(yǎng)豬場。
與此同時,中央新派出了大批調查組。當時的情況使調查研究具有了無可比擬的重要性。正如毛澤東所說:“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
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堪稱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領導制度的典范。會議由華國鋒主持,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等出席,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各大軍區(qū)和中央各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共212人參加會議。
會議進程中,兩次突破原定議題對有關問題進行熱議。第一次會議安排討論工作重點轉移和有關農業(yè)問題的兩個文件時,討論剛開始,譚震林就提出要為天安門事件、“二月逆流”、“百萬雄師”等一些歷史問題平反。陳云在12日的發(fā)言中,提出要重新評定陶鑄、彭德懷等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等六條意見。他的發(fā)言受到與會者熱烈響應,于是各組發(fā)言的重點都集中到平反冤假錯案問題,以及黨和國家的民主法治問題上。粟裕講,“四人幫”長期凌駕于黨和人民之上,是一個嚴重的歷史教訓,其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黨長期以來民主生活不正常,批評只能是上級對下級或平級之間,下級不能或不敢批評上級。譚震林說,一個領導人,如果人家講了不同意他意見的話就叫反他,那還有什么民主集中制。張愛萍說,在悼念周總理問題上,“四人幫”的無理意見怎么能在政治局通過?讓多數服從少數,這不正常,是嚴重教訓。于光遠在和別人的聯合發(fā)言中提出:民主不是恩賜的,恩賜的民主是靠不住的。
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根據與會者的強烈要求,及時就平反冤假錯案問題進行討論并作出決定。決定今后不再設專案組,黨內的交紀委,涉及司法的交由司法機關辦理。在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成為熱點后,政治局特別是華國鋒并未因其未列入會議日程而阻止討論,依然鼓勵大家暢所欲言。鄧小平、葉劍英、華國鋒三人在閉幕會上的講話就此進行了總結。
(以上參考韓光宇:《黨史上貫徹民主集中制的會議典范》;山旭:《影響中國的三次調查研究之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