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chuàng)建政黨培養(yǎng)干部,壯大了馬克思主義初步中國化之推動力量
中國共產黨這一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的成立是馬克思主義初步中國化的另一個重要前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一個誰來使其中國化的問題,歷史雄辯地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肩負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擔當,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而陳獨秀恰如毛澤東所評價的,“創(chuàng)造了黨,有功勞”[3]294。毛澤東自認為他這一代人是陳獨秀李大釗這一代人的學生,并說(陳獨秀領導的)“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準備了干部”[3]294,他肯定中國共產黨是一些受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和五四運動警醒的人,由陳獨秀及其周圍的一群人集合起來才成立的政黨[3]294。毛澤東對這一時期陳獨秀貢獻的評價是客觀的,符合歷史事實的。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深為《新青年》和五四運動所感染的中國知識界逐漸形成了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知識分子群體,這一群體中的不少人如李達、李漢俊、陳望道、俞秀松、高君宇、何孟雄、張?zhí)?、毛澤東、何叔衡、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阮嘯仙等,先后成為各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者或共產主義小組建立的領導者。
1919年1月,陳獨秀于《每周評論》上發(fā)表名為《除三害》的文章,認為中國政治得清寧之日子的前提是除去“軍人、官僚、政客”三害。而除“三害”之途是社會中堅分子出面組織“依賴國民為后援”的“有政見的有良心的”政黨,“掃蕩無政見的無良心的依賴特殊勢力為后援的狗黨”[1]325-326。盡管這里陳獨秀未能說清楚他意中政黨的性質,但陳獨秀的這些述論說明他較早地認識到了建立政黨之必要。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漸趨成熟。陳獨秀等人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積極籌備建黨。十月革命后這一時期成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和組織的重要孕育期。在這一時期,上海、北京、湖北、湖南、山東、廣東及在法國、日本成立了8個共產主義小組,是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而陳獨秀領導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全國性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在陳獨秀領導下、在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完成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創(chuàng)辦了《勞動界》(國內第一個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伙友》等刊物,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并注重向工人群眾宣介馬克思主義學說。1920年9月陳獨秀在《新青年》刊文《對于時局的我見》,以社會主義者的身份表明對時局的態(tài)度,并聲明中國的社會黨(也即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也有當事者張申府回憶李大釗提議該組織定名為共產黨,陳獨秀無異議——作者注)要與絕對否認政治的無政府黨及利用資產階級政治機關和權力作政治活動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劃清界限[4]11-12。11月,陳獨秀草擬《中國共產黨宣言》,闡明中國共產主義者的理想是要建立一個無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無階級及階級差別的共產主義社會;還闡明了分兩步,通過第一步鏟除現(xiàn)在的資本制度、第二步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來創(chuàng)造一個新社會的中國共產主義者的目的;并且在分析階級斗爭現(xiàn)狀的基礎上指出了通過階級斗爭取得無產階級專政進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路徑。這些工作為全國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論基礎。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這一地方組織還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各地成立共產主義組織,成為成立全國性政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起者。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后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進行),宣告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利金(共產國際駐華全權代表)在1922年5月致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遠東部的報告中客觀評價了上海小組和陳獨秀在建黨過程中的領導作用:“不僅因為它是中心組,而且也因為有陳獨秀同志參加。”[5]88“中共建黨之前,已建立的國內6個和國外2個共產黨組織,都與陳獨秀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6]因其在建黨過程中的重要貢獻,陳獨秀被稱為“中共創(chuàng)建的最大功臣”[6]實不為過。
肩負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使命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在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領導下積極投入實際斗爭。1921年9月,由陳獨秀、李達和張國燾組成的中共中央局將加強黨的建設、發(fā)展黨的組織確立為中共的首要任務。隨著斗爭的深入,并由于黨組織積極出版發(fā)行書刊擴大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黨的影響也逐漸增大,至黨的二大前夕,黨員數量已達195人。中共成立以后投主要精力于領導工人運動,并兼行領導青年運動和開始關注婦女運動、農民運動。1921年8月,中央局在上海成立了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組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并相繼在各地建立分部,領導掀起了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陳獨秀以中共中央局書記的身份出席并指導大會,大會宣告信仰馬克思學說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中共成立初期黨創(chuàng)辦《婦女聲》雜志,開辦平民女校,“希望新成立的平民女學校作一個風雨晦暝中的晨雞”[4]167,通過該平臺宣傳教育提高婦女覺悟、培養(yǎng)婦女運動骨干。這一時期中共中央總體上不甚重視農民運動,但亦有所關注,如1921年9月早期共產黨員沈玄廬在浙江組織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新型農民組織——衙前農民協(xié)會;再如后被譽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澎湃1922年6月回到家鄉(xiāng)廣東海豐相繼發(fā)動海豐陸豐惠陽農民運動,影響甚巨。在斗爭實踐中,一批早期中共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得到提高。革命隊伍的愈益擴大、素質愈益提高意味著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主體的不斷壯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