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們的干部作風有了新的起色
講反腐敗斗爭為什么要提到干部作風情況呢?因為干部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是緊密相連的。什么叫腐???一定意義上來講,腐敗就是干部作風不正的極端表現(xiàn)形式,干部作風嚴重不正就會引發(fā)腐敗、走向腐敗。所以,講反腐敗斗爭形勢不能不說干部作風狀況。
十八大以后,新一屆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作出的第一個重要決策,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這“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后,在全黨全國都受到廣泛的歡迎。幾年來,從上到下都在抓作風建設,而且抓得非常有成效。特別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重點是解決“四風”問題,而且成效很大。用習總書記的話講就是,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剎住了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這個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2015年,全黨加強了執(zhí)紀監(jiān)督,加大了曝光力度,把頂風違紀、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款旅游,以及領導干部出入私人會所、違法打高爾夫球等內容作為整治重點。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問題一共是3.7萬起,涉及4.9萬人,其中,給予黨內教育處分的有3.4萬多人,這個力度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通過作風建設,黨員干部的公私觀、是非觀、義利觀進一步端正,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這是大家都看到的。
3.政治建設有了新的發(fā)展,制度建設與時俱進
十八大以來,中央講從嚴治黨也好,講反腐倡廉也好,都特別注重制度建設。在這幾年的制度建設中,有很多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其中有三點需要特別提一下。一個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兩個“上級為主”的制度規(guī)定。這兩個“上級為主”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一個是關于紀委辦案、查辦案件的。過去主要是紀委向同級黨委請示,同級黨委同意了、批準了,紀委才可以立案、辦案。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央有了新的規(guī)定,紀委進行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時向同級黨委報告這一條內容不用改,同時增加了一條,就是要向上級紀委報告。以誰的意見為主?以上級紀委意見為主。這樣就加強了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
還有一個是關于紀委干部的提名權問題。提名權在干部選拔任用上至關重要。過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權在同級黨委,這就導致了很多好的紀檢監(jiān)察干部工作很認真、很有成效,卻往往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因為監(jiān)督和被監(jiān)督是一對矛盾,紀檢干部太有本事了,就會有人忌憚,所以千方百計不讓你當領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規(guī)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不再由同級黨委提出,而是由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提出,這樣就會排除一些干擾,對搞好工作、搞好紀檢監(jiān)察至關重要。這兩個“上級為主”強化了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做實了雙重領導體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還有一項制度特別強調了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監(jiān)督責任。
紀委的監(jiān)督責任比較好理解,而黨委的主體責任是一個新的制度規(guī)定。我們知道,反腐敗是一件大事,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黨委必須“靠”上去抓才行。怎么樣讓黨委“靠”上去抓呢?首先得有一個制度規(guī)定、有一個抓手才行。十八大以后,中央特別強調要通過黨委主體責任落實制度抓手,成效還是很大的。
第三個方面的制度規(guī)定則是從2016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兩項法規(guī)非常重要,它為全體黨員確立一個了高標準,劃出了紀律底線,為加強從嚴治黨、改進紀律作風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這三項制度非常重要,表明了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制度建設上確實是與時俱進了,扎緊了制度的籠子,對依規(guī)治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