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這個觀點非常突出、十分重要。
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講話分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通過考察馬克思主義的特征,得出一個結論:在人類思想史上,還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作出了分析,并提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近代以來我國發(fā)展歷程賦予的規(guī)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xù)發(fā)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這里提到了三個命題:一是馬克思主義“三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二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對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范圍是很寬闊的,我們不單要研究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還要研究世界范圍內的馬克思主義;三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實際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包括了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以來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集體的重要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到了當前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前面講到的,在學科上“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個觀點:即使在當今西方社會,馬克思主義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并提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認識世界的有利工具,應該認真去對待、認真去學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