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官之道,強調的是“有猷(謀劃)、有為(作為)、有守(操守)”,提倡的是“清、慎、勤”。古人不甚注重官員年輕與否,反倒有時視年老為美政。熟諳清末民初官場的朱彭壽(1869~1950年)所著《舊典備征》有一條目“大年”,專門開列清朝享年在七十歲以上的官員,最高壽的是乾隆朝(1736~1795年)侍講銜的王世芳,年117歲。
在今日嚴格退休制度之下,對于官員年齡,人們的眼光開始下移,關注年輕化。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篇章,看看清朝的一省主政官員——巡撫,到底可以有多年輕。
率先登場的,是鼎鼎大名的年羹堯。
年羹堯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舉人,三十九年進士,四十八年時任四川巡撫。過去人們長期不知道他的生歲。清人蕭奭《永憲錄》說,年羹堯“當撫川時,年未三十”。這已經是難得一見的記述了。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學者據當時來華朝鮮人的記載以及《康熙三十九年進士登科錄》,才最終確認年羹堯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也就是說,年羹堯出任巡撫時,年31歲(本文除特別說明外,都用虛歲)。
“三十而立”
2008年,學者陳德鵬先生發(fā)表《晚清新授督撫的年齡結構》一文,下極大力氣考察了清道光朝(1821~1850年)以后絕大多數新授總督、巡撫的年齡。他發(fā)現,總督首次獲委任時最小年齡段為35~39周歲的有3人,初任巡撫最小年齡段在30~34周歲的也有3人。若依周歲算,年羹堯任巡撫時是30歲(人們通常認為將虛歲減一歲得出周歲,陳文也應是如此算法,其實并不完全準確,這里不細究),對照清后期新授督撫的年齡,他肯定是清朝最年輕的巡撫之一。
有趣的問題來了:還有比年羹堯年齡更小的巡撫嗎?換言之,若有,就可能是整個清朝最年輕的巡撫了。
年羹堯22歲中進士,通過尋找比他年紀小的中進士者,或許是可行的考察途徑。年羹堯中進士前后,就有一些年少早達者,如康熙十二年徐元夢中進士時19歲,康熙三十年黃叔琳中進士時20歲,與年羹堯同科的進士史貽直19歲。再看看這些才俊們的“巡撫之路”:徐元夢康熙五十三年任浙江巡撫時已60歲;黃叔琳只是于乾隆四年(1739年)以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而已,時年68歲;而史貽直雍正十年(1732年)署陜西巡撫時51歲。這些人熬到巡撫或署理巡撫的位置,都上了年歲。
陳德鵬先生文章說:“道光至光緒各朝,成進士后要經過25~28年才能實授總督,22~27年才能實授巡撫,而從中舉到實授督撫的時間則需要22~36年。”這些數據以及“晚清最年輕的督撫往往并不是科舉正途出身者”的結論,也差不多適用于清前期??磥恚瑥目婆e出身來找更年輕的巡撫,不是好辦法。
本文無意于對清前期巡撫的年齡做全面考察后,得出一個結果,這并不可行。因為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清前期許多巡撫的生年,因此“清朝最年輕的巡撫”也終究難有定論。不過,我們可以考慮以年羹堯的31歲為標桿,一點點往前推進。這當然要靠些運氣。
筆者很幸運“碰到”了這么一位,他就是年羹堯得力下屬岳鍾琪的長子——岳濬。
雍正十年四月初十日,山東巡撫岳濬在上奏皇帝的京察(對于三品以上官員考核)自陳中,明確說自己現年二十九歲,據此推得他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是雍正七年十二月時任命為巡撫的,時年26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